□文/图 本报记者 马妍 李娟
在呼和浩特,市民每天清晨几乎都要从一两烧麦或者一碗羊杂开始。早上8点,来到老字号烧麦馆,或蒸或煎一两烧麦,再沏一壶砖茶,边吃边喝边聊天;中午时分,找一家地道的蒙餐馆,来一锅热气腾腾的奶茶,要一盘新鲜的手把肉,再搭配上血肠、肉肠,口腹之欲得到彻底满足;下午,捧一杯酸酸甜甜的稀果羹,慢悠悠地在塞上老街闲逛,最是惬意;月亮升起,热乎乎的火锅登场了,只需在烧开的水里放入鲜美的羊肉,涮一涮,夹上一筷子蘸上麻酱放入嘴里,满口生香。
对于身在他乡的呼市人而言,这些美食蕴藏着家乡的味道,也饱含了浓浓的乡愁。
一两烧麦魂牵梦萦
2月17日上午,在小召前街一家烧麦馆内,67岁的市民韩先生与外地回来的朋友王先生正在吃早点,一壶砖茶,二两煎烧麦,一碟咸菜,开启了二人惬意的一天。“老王现在常年居住在苏州,已经二十多年没回来了。这次春节回来探亲,我必须请他吃一顿地道的烧麦。”韩先生说。
品尝着家乡的味道,王先生缓缓地说:“离乡多年,不仅惦念亲人朋友,还有地道的家乡美食,就这一两烧麦,我就魂牵梦萦了几十年。”
一个焙子几多乡愁
“师傅,来20个牛舌,10个油旋。”2月16日早上7点,准备回北京上班的王悦在新希望街西口一家焙子铺一次就买了30个焙子,看着周围人投来的目光,他笑着说在北京时就想念这口焙子,所以每次离开呼市,他都会带上二三十个。
“呼市焙子可以夹羊肉串、夹鱼香肉丝、夹烧麦,真的是吃过就忘不了。”市民韩宇接着说。
一碗羊杂心中惦念
说起呼和浩特的美食,一定不能错过羊杂。呼和浩特的羊杂店到底有多少家,几乎没人知道,反正在横街斜巷、直道弯路旁,到处可见。早上出门后,一碗羊杂,一个焙子,一上午胃里面都暖融融的。
“在来呼市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羊杂是呼市特色小吃之一,来了吃过以后感觉真的太香了。”来自徐州的游客张俊维在朋友圈这样说。
一罐辣椒热情豪爽
“咱们呼市融合了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的美食,一个春节根本吃不过来。”市民刘辉说。
“呼和浩特的牛羊肉味道特别好,托县辣椒虽然不辣,但是香味浓郁。我们向餐厅老板打听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托县辣椒,没想到热情的老板直接送给我们一罐炸好的托县辣椒。”来自湖南的徐先生说,呼和浩特不仅有吃不完的美食,还有热情的市民,等到夏天草原最美的时候,他们还会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