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丁晨 图/本报记者 王劭凯
呼和浩特被誉为“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2023年,呼和浩特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培育和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正在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五宜城市”,努力打造安居乐业、前景无限的发展型青年城市。
建设青年的“精神归属”之城
1月17日,对于就读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叶赫那拉煜珩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当中,他参加了“寒假大学生就业实践体验活动”对我市的诸多工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参观了解。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的厂房让大学生们倍感兴奋,尤其是在了解到很多企业都有丰厚的收入和优惠的待遇后,更是心向往之。
“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现在变化这么大,如此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在此,给草原都市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对于即将毕业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里就是诗和远方开始的地方。”在参观中材理膜(内蒙古)有限公司后,叶赫那拉煜珩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对记者说。
今年年初,团市委发布了“青子归城”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招募令,一时间应者云集,大学生们纷纷报名参加,生怕错过这个可以提前了解就业形式的好机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怎样让年轻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始终是青城在思考的问题。
2023年发布的《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是一套政策“组合拳”,集中涵盖了人社、住建、卫生、教育等部门,进一步扩大了补贴政策范围,将专科(高职)毕业生也纳入进来,扩大了政策优惠范围。这些措施涉及住房、婚恋、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需求的暖心政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切实解决年轻人发展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留得下”“留得住”“留得好”。
建设青年的“安居宜居”之城
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为选择青城的青年才俊们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来呼就业的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张博可以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研究生的租房费用仅是市场价的30%,只要500多元就可以拎包入住精装公寓。当打开电子门锁那一刻,张博的心情特别激动,她说:“没想到梦想中的家就在眼前,今后要在这里做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公寓内部设施完善,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外部环境优美,让人身心愉悦。公寓周到的服务、温馨的环境让她不禁对这座城市多了一份亲切感和归属感。
自2021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丁香扎根计划”、出台《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新青年留呼创业就业提供保障措施。今年,我市还将为来呼留呼人才量身定制、集中打造价格低、品质高、环境好、配套全的超大型“青年社区”,通过土地划拨、降低土地成本,确保“价格低”;通过提高房屋装修和建筑标准,确保“品质好”;通过满足年轻人多样化需求,提供年轻人喜欢的服务设施,确保“配套全”。让在呼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来时一个包,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城”。
建设青年的“就业乐业”之城
为深入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持续扩大大学生留呼规模,2023年以来,市人社局通过“智汇青城”“创业启航”等七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留呼渠道,截至目前,共吸引5.1万名大学生留呼创业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有关部门为建设“就业乐业”之城所做的大量工作。
据市人社局副局长樊小全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市2024年“五万大学生留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市人社局将通过实施“招才引智”行动 强化人才留呼服务,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青年才俊聚集发展的新高地。推进驻呼高校云服务站建设,择优打造4个就业创业服务站,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27条,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活动,持续促进大学生留呼规模。
我市还在全区率先启动建设人才数据库,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形成集人才招聘、人才认定、人才服务、人才展示、人才地图为一体的全新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广大年轻人的吸引力,汇聚城市发展向心力,推动形成社会关心年轻人成长的“朋友圈”。
据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还将强化“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融合打包快办各部门人才服务事项,出台《呼和浩特市服务高层次人才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卡申领工作细则》。4月底前,“青城人才卡”同步上线人才平台受理发放。
我市正在通过一年四季不间断的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影响和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青城。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城市实际、体现城市特点的青年发展规划政策体系,紧盯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全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发挥示范作用,让更多年轻人在我市安居立业、圆梦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