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区安装充电桩 充电省钱又安全

本报讯(记者 马妍)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带来的“飞线”充电问题,不仅影响社区居住环境的美观,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日,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着力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3月26日上午,在呼职小区车棚,居民高金凤通过手机扫码操等作后,电动自行车便开始充电。高金凤说:“之前小区没有地方充电,大家就把电瓶拿回家充电,或去其他有充电桩的小区的车棚充电。现在小区车棚有了充电桩,充满后自动断电,安全又便捷,价格也不贵。”

据海拉尔路街道平安办副主任唐洪峰介绍,以前居民充电收费标准是每小时0.28元,近期通过与充电桩企业沟通协商,现在价格降至每小时0.25元。居民的小型电动自行车电瓶充满电大约需要1元左右,电池功率较大的充满电需要2元。

记者了解到,呼职小区的车棚可容纳8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可辐射近300户、700余位居民使用。该车棚使用社区党建经费建设,属于惠民工程,充电电费较小区外部便宜70%。另外,电动自行车在这里充电,运营商还提供火灾险、产品险、场地险、盗抢险等保险服务,后期充电桩的修理维护也由运营商负责。

海拉尔路街道平安办副主任唐洪峰表示,海拉尔街道辖区的108个车棚现已全部安装充电桩。安装充电桩共146个、充电头1460,达到安装全覆盖。

海东路街道办事处除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外,记者了解到,目前还组成联合检查组,加强电动自行车日常管理,充分运用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综合治理工作,耐心细致做好宣传,从源头上防患于未然,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