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6版:百灵·史海 上一版   

《〈唐诗三百首〉里的那些诗人们》(十一)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云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这是一贯老实巴交的杜甫同学在写“求职信”时提到的几位大佬,分别是汉赋大家扬雄、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北海太守李邕以及我们今天的男主角王翰。意思是说,我写赋的水平可以与扬雄匹敌,写诗的水平和曹植差不多;给李白和崔颢都吃过“闭门羹”的李邕都求爷爷告奶奶地想见我,连王翰这么牛的人都愿意和我做邻居。

如果不是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估计现在没几个人能知道王翰。能让“诗圣”都拉过来给自己撑场子的王翰,有那么牛吗?

答案是:真的很牛!

王翰到底有没有巴结着想和杜甫做邻居,这事无法考证,百分之九十九是老杜在吹牛。不过,的确有人上赶着和王翰做邻居。

同时代有个诗人叫杜华,对王翰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心甘情愿给王翰“拎包”。有人对杜华的母亲说:“你该管管儿子了,不能再和王翰混在一起。我看王翰这家伙就是个大混混,别把你儿子带坏了!”

没想到杜华的母亲压根儿不领情,说话还挺噎人:“管管?怎么管?好孩子不用管,坏孩子管死不成人。孟母搬了三次家,才给儿子找了个‘学区房’。我们不用那么费劲,看见王翰住在哪里,一不用考虑交通,二不用考虑环境,赶紧搬过去和他做邻居,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见没,王翰的人格魅力大不大?人气指数高不高?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太宗制定氏族制的时候,将太原王氏定为天下五大姓之一,故有天下第一王之称。

可见,王翰是真正的豪门出身,所以说话办事也是相当的豪横。

王翰的豪横表现在两点:一是有财,二是有才。

史书记载,王翰他们家“枥多名马,家蓄妓乐。”通俗讲就是家里车库停着多辆顶级豪车,想开哪辆开哪辆,开一辆后面跟一辆也行。玩累了,办个亲朋好友招待会,轻轻一拍手,私人的歌舞乐团就开始载歌载舞。

前一点对如今的许多富二代都不是个事儿,但是后一点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我有理由怀疑王翰他们家是开发房地产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大门修得雄伟壮观,但却“忘了”盖房子。

王翰有才,表现在是个考试型选手。

尽管王翰经常酗酒、“飙车”“养宠物”“找野生动物麻烦”,但人家学习一点儿都没耽误。就好比你们班上的某个男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武侠小说,下课不是泡吧就是耍宝,但人家一考试,总是第一名。到哪儿说理去?

唐代贡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之中,主要有进士、明经两科;制科,据说是以待非常之才的,名目繁多,估计有上百种。

不管哪一科,难度系数都是贼高,可对于王翰来说,就跟玩似的。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王翰进士及第。可能觉得不过瘾,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先后参加了制科中的直言极谏科和超拔群类科的考试,都是轻松过关。

盛唐的官员还有个“臭毛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也就是说,虽然自己当上了正国级高干,但不是经过进士科考试考上来的,这辈子都感到遗憾。

这充分说明,唐朝的官员还是要脸的。

中了进士,王翰朝着自己的高干“小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公元711年的一天,吏部东街一大早就聚集了一群人,他们在围观,仿佛好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脖,向上提着。

只见墙上贴了一张榜单,标题为“海内文士排行榜”,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仔细一数,有一百多人。定睛一看,第一等只有三人,分别是:张说、李邕、王翰。

张说人称“大手笔”,李邕天下名士,所以这个排行榜不可能是他俩弄的,那么只有排名第三的王翰嫌疑最大。

不用怀疑,王翰大大咧咧地承认了:“就是我弄的,你能把我咋地?”

于是乎,出现了这样的奇观:“观者万计,莫不切齿。”也就是说,观看这个榜单的文士有上万人,齐刷刷做出了同一个动作:恨得咬牙!

王翰此举犹如炸弹扔进厕所——激起民愤(粪)。这也好理解:你王翰是个什么东西?尽管你“高考”成绩优异,但这不是还没“国考”呢嘛,即使你通过“国考”,也不过是个芝麻大的官,有什么资格对我们品头论足?还把你自己列入第一等。噢,合着就你能?

唐制,士子通过了省试(即尚书省礼部试)中了进士,只表明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必须通过由吏部组织的考试,也就是关试,才能授官,称为释褐——即脱下布衣,换上官服。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省试相当于“高考”,而关试相当于“国考”。

“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出风头主义,政治上极其不成熟。”吏部官员们一致认定,王翰严重干扰了大唐干部选拔制度,不关他号子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想进入“公务员队伍”,门都没有!

“管他了,反正我爽了!”王翰潇洒地回到并州,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京城的一片云彩。

开元五年(717)至八年正月,张嘉贞担任并州长史,听说王翰在京城搞了这么大动静,就想见识一下。酒喝到位了,王翰开始为张嘉贞进行才艺表演,只见他唱起了流行音乐,跳起了“霹雳舞”,神情豪迈、气宇轩昂。张嘉贞一看,行啊,这小子狂是狂了点,但才华也是大大的,我喜欢!

不久,张嘉贞调到中央工作,就把王翰推荐给了接替他的张说。

张说一看,没问题,老熟人了:“呵呵,你小子在京城搞了个海内文士排行榜,把老夫排在第一。虽然是把老夫架在火上烤了一把,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老夫还是喜欢你这种彪劲的!跟着我,好好干!”

说话算数。在张说的推荐下,王翰当了昌乐县尉,也就是昌乐县的公安局长。公元721年,张说进京当了宰相,又把王翰任命为秘书正字,掌管国家图书。很快又升为通事舍人,掌管文件和指示的上传下达。不久,任命为驾部员外郎,正五品,负责往前线输送军需物资。

这速度,似乎比火箭还快。

一天,王翰和几个同事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大家谈起各自的理想。

王翰说:“你们几个,将来顶多弄个厅长、市长干干!”

几人忙问:“你将来能干到什么位置?”

王翰笑而不答。

大家催促:“别卖关子,赶紧回答。”

半晌,王翰悠悠地说:“王侯将相,也不是天生的贵种啊!”

大家听明白了,人家这是自比王侯!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人家王翰有“带头大哥”张说罩着,只要不出现意外,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但意外还是出现了。

张说也不是官场“不倒翁”、政坛“常青树”,当他被踢出领导核心后,王翰也跟着吃了“挂落”。

“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狂傲的王翰迎来他的至暗时刻:先是被贬为汝州长史,接着又被贬为仙州别驾。

按说你都从中央贬到地方了,也该低调点了吧,可让王翰低调,比杀了他都难。在仙州,王翰是马照跑、舞照跳、酒照喝、猎照打,小日子过得就用一个字形容:爽!

“还反了你了!”王翰的日子过得爽,就有人心情不爽。别人心情不爽的结果就是王翰继续贬官,被贬到道州当司马。

“哎,算了!”王翰长叹一声:“老子爽一辈子了,如今再也不想当这些宵小的‘显眼包’了!”

不久,王翰在道州司马任上,卒。

活着就使劲地狂,狂不动了就去死。这点王翰要比前辈狂人杜审言强很多,老杜只是嘴上功夫厉害,王翰可是玩真的。如果王翰的一生用日记来写的话,一定是精彩的《狂人日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凉州词》,是王翰最叫座的诗作。明代文学大咖王世贞对其极为推崇,甚至把它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记得第一次见到这首诗是在初中同桌语文课本的封底上,当时就觉得写得慷慨悲壮。同桌是个有点小资情调的女同学,她给我解释:“喝葡萄酒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决不能用你家的粗瓷大碗,更不能一口豪饮,否则,就和老牛吃牡丹没什么两样!”

从那天起,我喜欢上了这首《凉州词》,也喜欢上了王翰。

“翰工诗,多壮丽之词。”史书上记载王翰有文集10卷,可惜的是,绝大多数都失传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有诗14首、文1篇。作为 “伯乐”,张说对王翰的文学水平有过中肯的评价,他说:“王翰的诗文,就像美玉做成的杯和斝,虽光彩灿烂值得珍视,但杯斝上面也多有斑点和缺口啊!”

除了《凉州词》,王翰还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也写得荡气回肠,豪气干云:

长安少年无远图,

一生惟羡执金吾。

麒麟前殿拜天子,

走马西击长城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

汉虏相逢不相见。

遥闻鼙鼓动地来,

传道单于夜犹战。

……

你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来全文读一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