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7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跋山涉水 只为那惊鸿一瞥

黎天澍与拍鸟结缘,始于热爱,穿越艰辛,收获喜悦

温暖的春季,正是外出观鸟的好时节。近年来,随着野外观鸟在一些群体中的流行,出现了一种新兴职业——“鸟导”,即带人到野外观赏和拍摄鸟类的导赏师,类似于旅游团中导游或者领队的角色。

今年25岁的黎天澍就是这样一位导赏师。虽然年轻,他却已经有12年的观鸟、拍鸟经验了。近年来,他“追鸟”的足迹更是遍及云南、广东、广西、四川、青海、北京、吉林、浙江等地。在年复一年的行走中,他既体验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神奇,也体验到“天地一沙鸥”的孤独与渺小,更收获了“似是故人来”的欣喜与感动……野外观鸟,让他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世界。

斑斓悦耳新世界

黎天澍是广州人,从初中加入观鸟社团开始,他就逐渐迷上了野外观鸟。高中和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很多关于鸟类的专业书籍,逐渐了解各种鸟类的种类、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同时,他还利用假期外出观鸟、拍鸟。为了拍鸟,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间,他拍摄的鸟类照片多次登上报纸杂志,受到好评。

大学毕业后,黎天澍在中山大学做了2年的科研助理。不久之后,他辞职和一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立了一间野生动物摄影导赏工作室,成了一名“鸟导”,带领观鸟人士走入全国各地神奇绚丽的鸟类世界。

观鸟、做“鸟导”让黎天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普通人可能对出现在眼前的陌生鸟类,既不知道名字和种类,也分不清是候鸟、留鸟还是过境鸟,但是专业的观鸟者却可以通过鸟类的外形、鸣叫声、飞行姿态,生态环境和时间等来准确辨别。能够辨别出眼前鸟类的名字并了解它和周边生境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欣赏鸟类,而这正是观鸟的乐趣之一。

似曾相识故人来

通常来说,早晨和傍晚光线柔和,鸟儿也比较活跃,是拍摄鸟类的最好时段。为了拍鸟,黎天澍经常天还没亮就出去觅鸟。他说,“偷拍”鸟是一门技术活,因为鸟类大多极为敏感,人一旦超越安全范围,就会惊扰到鸟,因此需要保持安全距离。

现在的黎天澍已经经验丰富、轻车熟路,常常可以在各地拍摄到一些不常见的鸟类。他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拍鸟方法,并将其传授给一些拍鸟新手。黎天澍介绍说,在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有一种叫“水雉”的鸟类,被称为“凌波仙子”,大学期间,为了拍到它,黎天澍和伙伴们一早去到现场,在一个水塘里蹲守,终于如愿以偿拍到了这种鸟。

现在的他,心态则更加“佛系”和“随缘”,与喜欢的鸟儿相遇,更多时候像是一场惊喜和意外,黎天澍形容那是一种“惊喜从天而降”的感觉。

最喜林间自在啼

拍鸟、当“鸟导”的这些年,黎天澍也清楚地感受到观鸟、拍鸟群体的壮大,以及观鸟行业、观鸟产业对鸟类保护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黎天澍观察到,一些拍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伤害到了鸟类,比如对过境鸟的过度投喂、用大头针钉住食物并诱拍鸟类等,这些行为也一直受到爱鸟人士的指责和批评。

“观鸟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只是满足我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通过观鸟来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使其升华为爱护环境的意识。”黎天澍说。

黎天澍表示,观鸟同时也是在反观自己。“有时候,观鸟是孤独的。但是,当我一个人走在大山里,安静聆听鸟的歌声,就会放下生活的压力,去感受土地和生命的关系,抛弃那些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据《羊城晚报》杨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