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永刚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如今,阅读已经成为很多青城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亲子共读成风尚;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丰富多彩;在社会上,读书分享会层出不穷。图书馆、书店里、公共场所的读书角到处都可以看到捧书阅读的身影,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鸿雁悦读”计划的实施,给市民的“悦读”提供了更多可能。
解决群众阅读“最后一公里”
市民王先生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在体育场鸿雁城市书房读书,因为离家近,环境又不错,是难得的心灵补给站,他说这里有环岛式水吧,可携两三挚友品茶读书;在文创用品艺术廊,可感受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文旅市集;在研讨室,可聆听大咖名师的精彩讲座。孩子们喜欢的星空儿童阅读区,可以满足儿童对多元体验的诉求。这里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在提供个性化借阅体验的同时满足了当代人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一到节假日就想着来这里,放空自己静静享受读书的乐趣。”王先生说。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鸿雁悦读”计划于2017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鸿雁悦读”计划围绕群众不断变化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是为解决群众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而推出的全民阅读品牌。截至2023年,“鸿雁悦读”计划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域、全时空的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体系,已建成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分馆及鸿雁书屋210个,其中鸿雁书房23个,并将符合条件的14个草原书屋纳入“鸿雁悦读”计划服务体系。“鸿雁悦读”计划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全区各盟市相继实施“鸿雁悦读”计划。
为全民“悦读”提供更多可能
“鸿雁悦读”计划是如何做的呢?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馆长张浩如介绍说:首先是馆店融合,服务覆盖面最大化,建立‘图书馆+书店’的合作模式,优势互补、深度合作,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持有鸿雁读书卡的群众可以在新华书店直接借阅符合图书馆馆藏要求的新书,看完书之后可以将图书还至图书馆或附近的新华书店网点。
其次,图书馆将新华书店网点及其城市书房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读者不仅可以享受书店的服务,同时还能体验到办理读书卡、借还图书、阅读学习等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为满足当今读者日趋个性化、多元化、随机化的需求,“鸿雁悦读”计划把图书采购权交给读者,实现了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图书馆上菜”的转变。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鸿雁悦读App等方式向图书馆推荐图书,图书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定期汇总并采购推荐书目。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和鸿雁悦读App可以实现线上商城图书借阅,通过物流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阅读完成后将图书还到图书馆即可,由图书馆承担其中的图书及物流经费。
第三是多方合作,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创新。“鸿雁悦读”计划围绕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3座鸿雁书房都是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打造,鸿雁书房以自助服务、方便快捷、全民共建共享的特点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可能提高“鸿雁悦读”计划的覆盖面,呼和浩特市图书馆还推出了自助借还机、移动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等借书方式。自助借还机和移动图书馆遍及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流动图书车在市区、城郊、各景区、公园等开展公交式服务,提供现场办卡、借阅服务,真正做到把优质的阅读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鸿雁悦读”计划还依托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了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为中心馆,旗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服务体系网络。全市所有网点实行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搭建读书交流互动平台
“鸿雁悦读”计划打造了“鸿雁”大讲堂、“鸿雁”传书、“鸿雁”手书展览、阅趣小嘎鲁等系列品牌活动,为群众搭建读书交流互动平台,既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鸿雁悦读”计划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次,其中“鸿雁”大讲堂举办讲座100余场,流动图书车下基层服务70余次,少儿阅读推广活动200余场次,在全区、全国开展“鸿雁悦读”宣传推广及接待调研考察共50余次。
“鸿雁悦读”计划的持续深入推进,从满足基础需求到提升全民素质,再到引领文化发展,不断提升呼和浩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不断深化文化强市建设,以更高标准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强首府”工程,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