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花季雨季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调整认知 战胜考前焦虑

小张在一次摸底考试前,由于过于紧张焦虑,彻夜失眠,以至于在考试时看到题目时大脑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以前记得很熟的知识,结果几门科目成绩不理想。至此,他开始对考试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成绩越来越差。

对于小张的考试焦虑,心理医生采用了调整认知法,主要将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从而改善行为状况和情绪状态。

第一步,确定焦虑的“诱发事件”是考试。

第二步,识别和挖掘“不合理信念”。如果考不好,别人就会笑话我;一次考不好,就说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会考不好;必须超过别人才叫考得好;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每门课都应该考出好成绩……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中,有的过分追求完美,有的歪曲了考试成绩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

第三步,分析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后果”。如考前焦虑恐惧、焦躁不安或考试时紧张,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不理想。

第四步,建立合理信念。(1)没考好心情低落很正常。目前成绩的好坏,反映的是我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意味着自己做错了事,同学、老师、同事、家人也不会因此嘲笑或另眼相待。(2)一次考不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身体状况不佳、学习环境转换、发挥失常等。当然,没考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力上的某些不足,但这是有可能通过努力加以弥补的。况且,就算这次没考好,也并不意味着以后都考不好,从这次失利中吸取教训,下次考试就能考得更好。(3)考试成绩的好坏是相对的,不要与别人盲目攀比,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但可以跟自己之前的成绩相比较,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分析失分的知识点是哪些。(4)考试只是检查这段时间学习成效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仅仅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5)大多数人只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自己也不例外。对于学习,没有必要苛求自己十全十美,每门课都要考得好,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精神压力。

小张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建立起理性的思维方式,抛弃了对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转而专攻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极大地缓解了焦虑情绪,不再担心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考试分数看得那么重,复习时身心轻松,上考场时情绪更加平稳,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据《家庭医生报》刘桥生)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