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花境《丝路花语》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画卷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娟

花境名称:丝路花语

花境设计单位: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锡林公园

面积:128平方米

设计理念:在《丝路花语》花境中,以民族团结和草原丝绸之路为灵感,精心绘制了一幅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画卷。花境中心,一棵铁树挺拔而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其周围两块景观石成为丝带的中心,代表着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不同民族和文化。花境选用了金鱼草、南非万寿菊、鼠尾草和繁星花等花卉,它们不仅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更富含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金鱼草以其鲜艳的色泽,象征着民族团结的活力与生机;南非万寿菊以其独特的花型和持久的花期,代表着丝绸之路上文明的长久与繁荣;鼠尾草以其优雅的紫色和芬芳的香气,传递着草原上的宁静与和谐;繁星花以其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点缀在花境之中,如同夜空中的繁星。

花境设计师齐润俊、冯璐、云波兰、张红利、张晋容:在设计上,花境采用了不同色块的花卉拼凑出丝绸的带状景观,形成一条条色彩斑斓的丝带,它们或宽或窄,或直或曲,相互交织,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这些“丝带”不仅代表着各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象征着草原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丝路花语》花境的设计旨在通过自然景观的营造,传递出民族团结、和谐共生的理念,也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是一个观赏的花园,更是一个传递文化、促进交流的平台。整个花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色彩搭配,力求在四季更替中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春天,金鱼草和南非万寿菊竞相开放,为花境带来生机与活力;夏天,鼠尾草的紫色花海与繁星花的白色点缀,形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秋天,各种花卉逐渐凋零,但铁树和景观石依然矗立,展现出一种坚韧与不屈;冬天,万物凋零,但花境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见,预示着春天的再次到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