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藏和骄傲。首府的科教场馆、文博场馆都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丰富了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同时,校园里也有各种不同的社团课、非遗体验课,让学生们在互动的氛围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璐
科教场馆活动多 传统文化快乐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吗?今天是夏至!”在孩子们最喜欢去的老牛儿童探索馆,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公益教育活动,老师们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探索,这其中会设计很多与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内容。在夏至时,老师们带领小朋友们化身“小厨神”,在了解了“面”的由来后亲手制作夏至面,并在活动中尝试了各种消夏避暑的食物,体验了夏日的清凉;小暑当天,在以“小暑簪茉莉”为题进行的主题活动中,大家亲手制作茉莉手串,感受茉莉花的清新与美好,从趣味课程中了解到有关节气的习俗。
市民林先生和女儿是老牛儿童探索馆的常客。“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了谷雨的活动,老师教孩子们如何泡茶、品茶、向长辈敬茶,还讲了谷雨节气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体验式的学习,孩子能了解到节气的知识,同时玩得也特别开心。”林先生说。
此外,暑假期间,老牛儿童探索馆还推出了“穿越古今,共探未来科技”特展,在7月16日至8月25日,一楼探索教室的“寻遗古法造纸,品味指尖时光”主题活动将引导小朋友学习什么是造纸术,体验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还有角色扮演环节沉浸式了解蔡伦造纸的故事;二楼餐饮区将举办“穿越千年墨香,觅得一抹字意绵长”主题活动,了解古人如何进行印刷,以及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如雕版印刷、丝网印刷等,还将进行古代泥印、活字印刷的体验活动;在三楼的探索世界展区入口,还有“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罢休”的主题活动,在四层遨游太空展厅进行“跨越历史烽烟,寻觅文明篇章”的主题展览化。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青少年都有所了解,通过老牛儿童探索馆这样互动感十足的活动,可以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公教活动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童心
作为呼和浩特人,对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并不陌生。为了进一步弘扬昭君文化,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昭君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走进玉泉区百什户小学、玉泉区南柴火市街小学等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宣讲活动。通过诵读经典昭君诗词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诗词优美的韵律中不仅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更让他们了解了昭君的故事。
除了各场馆联合学校举办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外,学校也会积极举办各种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日前,为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培育学生们感知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的素养,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赛罕区南门外小学第六届美育节拉开了序幕,学生们现场体验拓印、漆扇、螺钿、烧箔画等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四年级学生还绘制了非遗文化的百米长卷,描绘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剪纸、皮影、蜡染、丝织、糖塑等非遗技艺,在画面中展示了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和民间传说。同时,在展示瑰丽多彩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带领学生们感受和体验了生活中的艺术和文化,领略了中国古老灿烂的传统文化。
校方表示,通过本次“ 非遗筑梦 少年传承”主题展为学生们搭建起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