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新城区:

医保服务举措又上新 群众办事更方便

从“最多跑一次”到“只进一个门”,从“一窗通办”到“一网通办”。新城区将医保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把医保窗口搬到了企业、居民的门口,持续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医保服务。

□文/图 本报记者 马妍

医保服务窗口搬到企业门口

“真没想到,医保服务站居然开到了写字楼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办理、咨询相关业务,真是太方便了。”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的小微企业医保专办员们惊喜地发现,新城区医疗保障局在园区设立了医保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医疗保险信息变更、医疗保险缴费申报与核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12大项、22小项医保经办业务。

“呼和浩特科技城范围内现有投产企业432家,在职职工近5000人。近期,我们在这里设立了新城区首个面对企业的医保服务站,已为园区企业和职工办理参保征缴、职工生育补贴支付等医保服务事项126件(次),引导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等自助服务200余人次。”新城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强告诉记者。

医保数据集合让市民少跑路

居住在新城区的于莎莎是一位二孩妈妈,她在给孩子办理医保时发现,医保结算和生育津贴等所有业务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一站式”办理。

“几年前,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医院还不能实现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要拿着费用单据到呼和浩特市医保局申请报销,再申请生育津贴,来回需要跑好几趟。现在不同了,在家里就能把生育津贴和新生儿的出生证明等申请全部办结。”于莎莎说。

如今,新城区医疗保障局建成了全新城区医保经办服务电子导视图。市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了解就近医保服务站点在哪里,能办理哪些事项,能提供哪些服务,所办事项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有效解决了以前办理医保事项“来回跑、到处问”的现象。

帮办代办上门服务暖人心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帮忙,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这下我就能放心地住院了。”住在新城区海拉尔东街的金花女士前几年罹患乳腺癌,要去北京治病,需要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具诊断书,然后去呼市社保局窗口办理备案手续,才能去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7月10日,她去北京复查,社区网格员得知情况后,上门帮她用手机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

“我不太会使用手机,有啥事只要找他们,很快就会办好。”70岁居民章志新来到新城区丁香北路街道阿尔泰社区的综合服务窗口查询医保卡余额,经办人员帮他打印了个人医保费用对账单和医保门诊结算单,并耐心地给他讲解明细。据了解,为了适应群众多元的服务需求,近期,新城区医疗保障局通过增设老年人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放大镜、打印复印等服务,还通过帮办代办、上门入户办理等方式,实现了医保服务不出村(社区 ),市民不跑腿的服务模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