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3日呼和浩特市将出现大到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8月3日早晨至下午为主体降雨时段,伴随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3日夜间降雨逐渐结束。累计降水量中南部地区为30至50毫米,北部地区为15至25毫米,其中,市区中东部及和林格尔县东部地区累计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
□文/图 本报记者 徐达明 于亚军 安娜
多部门统筹协调
应对强降雨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8月3日2时前,过程降水开始,持续至8月3日20时前结束。主体降水时段(3日5时至14时),易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中南部地区降水偏大为30至50毫米,市区中东部、和林格尔县东部降水可达50毫米以上,北部地区为15至25毫米。局地小时雨强较大,可能出现25mm/h或以上。
从8月3日8时起,气象、水务、水文、住建、应急等部门联合值班值守,确保出现险情能及时高效应对处置。降雨天气过程中,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派专人不间断巡查防守,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中心和各地区防汛办加强督导检查。大青山沿山地区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市区、和林格尔县注意防范由山洪或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各地区山洪沟和危险过水路面工作队及时到位值守,各水利工程责任人在现场巡查。下穿通道和公铁立交桥下实施人车等雨,及时抽排积水,避免行人和车辆涉水。地铁、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配齐备足挡水设施和物资,防止雨水倒灌。涉水景区和露营地全部停业,确保游客安全。各有关部门加强联动,共享信息,气象、水文、水务、住建及时发布雨情、水情、山洪、城市内涝预警,提醒群众科学避险。供排水、春华水务、交管等单位密切配合,避免影响交通。各级防汛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调度指挥,确保此次强降雨过程度汛安全。
交管部门启动紧急预案
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新城交管大队三中队负责呼伦北路公铁立交桥的交通通行,根据交管部门安排,已经做好防止大雨到来时发生公铁立交桥积水的紧急预案,安排值班交警24小时值守,确保交通正常。据新城交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刘永清介绍,一旦雨水太大,淹没呼伦贝尔北路公铁立交桥,出现桥下积水的情况,交管部门会紧急联系供排水抢险部门进行桥下积水抽排工作,交管部门会采取临时交通管制,对道路进行封闭,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涉水路段,等待桥下积水排走后,再恢复通行,呼吁市民不要冒险从涉水路段通过。
市交通运输局强化预警监测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强化预警监测,密切关注气象信息,积极与气象、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实时掌握最新天气、雨情、水情预警信息,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遇暴雨、山洪险情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及时落实应急措施;充分利用媒体、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公告牌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汛情信息和安全出行信息公告,引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出行。不断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一线员工防汛知识培训,提高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及局属各单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30分钟内首报、1小时内书面报告,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地铁部门多措并举
全面做好防汛度汛工作
呼和浩特市交通集团地铁运营公司为全面做好防汛度汛的工作,结合车站、场段标高、排水能力等特点,建立和完善防汛点位分级机制,按照“三级”防汛分级标准,对低洼车站、风亭、洞口、主变电所等部位进行风险辨识,建立防汛包保责任清单,对防汛包保点位负责人、包保队员、物资状态进行核查。在各点位总计配备了136台移动水泵、10台发电机、17000左右个挡水沙袋、4700个吸水膨胀袋,及时组织人员力量抽排站外积水,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关键设备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
进入汛期以来,针对地铁防汛的薄弱环节,梳理各车站出入口的标高及历年最大积水情况,对35座车站出入口外的无障碍直梯加装防水挡板;为有效防范外界管网排水不畅时雨水倒流进入地铁,对65处与市政联通的落水管安装止逆阀,强化了关键部位管控能力;排查全线车站人防门固定状态,确保发生险情时,人防门能够及时关闭;指挥中心值班室与气象部门紧密联系,通过借助气象部门预警平台综合信息,及时获取雨情信息,全面提高地铁自身的预警和防御能力。此外,在每座地铁站点及重点部位逐个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全面提高人员应急响应能力。
公路服务中心
新增9处监控点位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全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7月初,我市S104线(武川县段)也发生过山洪,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公路服务中心公路预警与应急保通所与联通数科工程人员在G241线(和林格尔县段)、S102线(赛罕区段)、S105线(新城区段)新增9处监控点位,与供电部门对接新增用户报装工作,现场实地了解预设监测点条件的具备情况,解决相关工作的堵点和难点,对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推动监控设备尽快落地安装,强化呼和浩特市智慧交通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建设,提升我市非收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运行效能水平和保通保畅能力。
呼和浩特市智慧交通指挥调度平台监测和预警能力的提升,将为我市干线路网安全畅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效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应急响应速度,适时预警公路阻断、水毁等自然灾害发生,为应急保通工作的快速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途经白塔机场、万部华严经塔、小井沟、红石崖、圣水梁、红召九龙湾等地的游客,为首府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