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手机巧变随身砝码 缺斤少两一测便知

本报讯(记者 安娜)用检定过的电子天平对消费者随身携带的手机称重,然后将称重克数记录在手机上,这样一来,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变成每个消费者独有的随身砝码。购物时只需要先给自己的手机称重就能够鉴别出商家所用的电子计价秤是否为“鬼秤”。连日来,呼和浩特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宣传活动,帮助消费者辨别“鬼秤”,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

“您的手机重量是193.9克,我把这个数字写在了小贴纸上,帮您贴在手机背面,以后购物时,遇到商家使用电子秤称量商品时,您只要把手机直接放到电子秤上称一下,看称重结果与手机标签重量是否一致,就可以知道商家的秤是否标准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选择居民流量较大的小区和公园、广场周边,摆放宣传摊位,一边耐心向市民解释“手机变砝码”小妙招的使用方法,一边将克重标签贴在市民手机背面。为了老年人能更好地学会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执法人员还带着贴上重量标签的手机走进市场,现场为他们进行演示讲解,同时也对市场内经营户使用的电子秤进行了随机抽查。

据了解,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关键小事的整治行动,将电子计价秤作为整治的重点,坚决打击利用电子秤作弊、缺斤短两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创新推出了“手机变砝码”的举措。消费者一旦发现所购商品重量有较大误差,可以采取拒绝购买商品、要求商户更换符合要求的电子计价秤、到公平秤上进行复秤或者拨打12315、12345投诉举报热线等方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