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3版:呼和浩特·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呼和浩特移动“智”富乡村,让老家换新颜,村民乐开花!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对乡村固有的印象。在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不断融合的当下,这种传统认知正在被颠覆……

呼和浩特移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精神指示,聚焦乡村地区基层治理特点和乡村现代化治理需求,成立万家灯火特战队专攻乡村振兴赛道,把数字技术融合创新融入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以覆盖城乡、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精品网络为乡村振兴筑牢数字底座;以大数据、云计算、5G应用的“组合拳”为乡村振兴输送核心能力;以“一个平台、多个应用”的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乡村生产方式升级、治理模式创新和生活方式改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白其夭村是中国移动乡村振兴帮扶示范点之一,呼和浩特移动高质量开展帮扶任务,不仅打通了和林格尔县山区与外界联系的信息通道,给白其夭村的父老乡亲带去了美好“数字生活”新体验。

数字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乡村的发展前提。呼和浩特移动积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信号弱覆盖问题,在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开通5G基站52个,惠及1000余农户、2500余人;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不仅“入村”,也在“入户”。“家里通了宽带我就可以随时在网上了解蔬菜养殖相关信息,查询买卖价格,比起以前省事多了。”白其夭村委会对移动宽带赞不绝口。移动宽带的到来,不仅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更为无数“创业者”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数字平台功能越来越丰富。呼和浩特移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能力优势,打造5G数字乡村平台,涵盖乡村综治、智慧党建、智能安防等10大领域数字乡村服务,助力提升乡村数智化治理水平。平台中的监控系统由街道摄像头和户外智能音柱组合而成,为村内主要干道布起了牢不可破的“安全防护网”,村委和村民获得了室外看家护院、院内防火防盗、室内亲情看护等服务。“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警示声从智能音柱一遍遍传出,可有效识别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同时能够快速发布通知政策,畅通社情民意,助力政府做好“末梢治理”。在乡村治理、信息管理等模块,可以随时看到村里的情况,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下载了平台附属下的“和家亲”App后,村里大事小情都可网上掌握。打开“智慧党建”模块,清晰展示了村党组织架构、党员年龄情况、发展情况、民族分布情况,让党建工作不再无章可循,决策方式更加科学有效。村民在闲暇时,可以通过“和家亲”App,利用“信息上报”“美丽乡村”等栏目功能,实时反映村情村貌,及时曝光村民乱扔、乱堆、乱放、废弃物等不文明现象和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私搭乱建等行为形成“红黑榜”,村“两委”接收后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并妥善处理。平台还设置“积分管理”版块,村民的志愿服务积分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累计,村民做好事,村委送积分,兑换小礼物,提升群众治理参与度。

数字文旅模式越来越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走进大山体验乡村生活的“下沉式旅游”。呼和浩特移动为白其夭村引入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治理、文化、农业、旅游发展,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并利用喷绘新型墙体、网络直播线上推介等方式,展示村内乡风民俗,以及流水潺潺、绿浪翻滚的浑河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露营、田园采摘、田间娱乐……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潜力。

从战略规划到技术支撑,从应用拓展到产业孵育,呼和浩特移动以不懈的努力,正逐步勾勒出农业丰收、乡村宜居、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展望未来,呼和浩特移动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携手广大乡村地区,向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坚定迈进。

(王雅伦)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