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秋焱
“叮咚!叮咚!”11月11日上午,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平台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提示音,调度员面前的屏幕上也自动弹出了一个特殊的报警界面,这些都是为听障人士专门设计的。
呼和浩特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组组长邵美玲迅速扫了一眼屏幕,开始与呼救人员沟通。她的语音会被AI智能系统转换成文字,显示在求助人的手机屏幕上。通过一番沟通,邵美玲了解到呼救人员有听力障碍,现在不慎摔倒后无法起身,且有高血压病史,在确认其位置后,邵美玲派出了急救车。
邵美玲介绍,今年,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微信小程序上线了“听障人士呼救”功能,帮助听障人士和年龄大、疾病后遗症等导致听力下降、语言不清的市民在紧急情况下完成独立求助。求助人可以打字或快捷输入发送求助信息,通过AI语音智能转换后,调度员能直接听到报警信息。同时,AI语音智能功能将语音自动转换为文字显示在求助人的手机界面上,实现120调度员与听障人士无障碍交流,确保求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记者从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了解到,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不断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2024年,120手机呼救定位功能、“听障人士呼救”等功能正式上线。过去,听障人士拨打120需要依靠熟人或求助于身边的陌生人,直接独立与120沟通有一定难度,现在,有听力问题的群众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进入急救便民服务,点击“听障人士呼救”,注册完善个人信息。需要拨打120时,只要打开小程序和手机定位开关并点击“急救”立即呼叫120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