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妍)“杨大大、孙悟空姐姐,我现在恢复得可好啦,感谢你们救了我!”11月10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对出院近一个月的患儿乐乐(化名)进行电话回访时,她开心地向曾经照护她的“老朋友”们道谢。听见电话那头儿乐乐欢快的声音,医护人员们开心极了。
4个月前,乐乐被120送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急救室时已不省人事。值班医生依据乐乐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脑病”。
“急性坏死性脑病是一种儿童期少见、快速进展、危及生命的感染相关性急性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尚无特效治疗,致残率高达90%,病死率高达30%以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杨光路介绍。
之后,经过医务人员紧急抢救,乐乐的病情在1周后出现转机——生命体征平稳了。但接下来如何让乐乐苏醒及康复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经讨论,医护人员为乐乐制定了专属治疗和康复方案。3周后,乐乐逐渐清醒,而且能够自己吃东西,这让医护人员和家属都松了一口气。
10月10日,乐乐康复出院时,她的妈妈韩女士说:“孩子住院期间,儿科重症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进行救治,医护人员轮班守在她身边悉心照料,让我们非常感动。”
“急性坏死性脑病虽然极度危险,但早发现并积极治疗,仍有机会获得生存及康复的希望。乐乐得到成功救治,得益于医院医师团队的及早识别、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以及家属对医护团队的信任和支持。”杨光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