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花季雨季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观月相、听讲座、演话剧……

学科学习打开超有趣的知识宝库

聆听主题讲座

学生表演《梅兰芳蓄须》

精彩的讲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路小学学生参与讲座互动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璐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上学、上课都是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而现在的学生可是太幸福了,老师们会精心设计课程,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同时也会设置各种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让学科知识生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观测月相 探究地理奥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球作为学生耳熟能详的天体,其表面的盈亏变化不仅直观可见,更是天文观测的绝佳对象。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记录习惯,增强他们对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兴趣,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组织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测活动,引领学生应用观测方法记录月相变化规律,探究地理事物间的奥秘。

在观测前夕,老师们对各班学生进行了详尽的月相观测培训,涵盖实践技巧、观测工具、地点选择及记录表的使用等内容。学生们分组行动,分工明确,连续观测,填写月相观测记录表。在观测中,学生们详细记录了从月初的新月到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直至满月的月相变化,惊奇地发现月相的出现时间逐渐推迟,甚至在睡前难以见到。有些学生选择在清晨上学路上继续观测,观测到月相从凸月至下弦月、残月的转变,也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在观测过程中,学生们坚持不懈,积极向老师求教,对月相的盈亏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建立了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基本认知。该校地理老师吕思远表示,学生在本次观测过程中掌握了观测地理现象的基本方法,也展现了探索求知精神和对天文地理的高度兴趣,对月相的规律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还交出一份份科学完整的月相观测表。

最后,经过高一地理备课组老师们的讨论和评审,精选出优秀作品,并设立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进行表彰,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

大师讲座 品味传统文化

为提升学生学习和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引导他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将知识内化为文化基因,11月5日 ,赛罕区大学路小学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淑章走进校园,以“孩子,听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为题,为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了经典诗词专题讲座。

李淑章教授思维缜密、语言流畅,在讲座中时而激情满怀,时而诙谐幽默。李教授从有趣的革命人物小故事讲起,带领学生、家长齐声诵读《七律·长征》以及众多经典诗词,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诗歌为例,体会诗词特殊的表现手法,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文化盛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瑰宝,而诗词又是最容易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之一。校方表示,此次诗词讲座内容展现了中华诗词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师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参演校园剧 感悟语文魅力

11月7日下午,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学校)二年级组举办了“阅享童话 剧创精彩”主题校园剧比赛。学生们精心准备了服装、道具,题材上有大家熟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有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还有讲述民族大义的《梅兰芳蓄须》等,都是学生们在课本中能够接触到的内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二年级(8)班学生表演的《梅兰芳蓄须》是一个关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在表演之前,大部分同学并不能理解蓄须的含义,但是经过前期的排练,他们逐渐加深了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也能和剧中的人物共情。彩排时,有小演员向老师提问:“老师,梅兰芳不想给日本人表演,所以拒绝他们的时候,台词应该说得很严肃、很有力量,对吗?”面对小演员的提问,该班班主任老师卢洁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且补充道:“梅兰芳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所以才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他面对日本人的时候不卑不亢,没有一丝畏惧,也是很让人尊敬的,所以一定要把这种不卑不亢的气势表现出来。”

看着学生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台下的家长们也特别欣慰。家长李女士说:“能参加这次演出我们特别支持,每天回家后,孩子都会和我讲梅兰芳的故事,他不光能记住自己的台词,还能记住其他人的台词,短短几天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特别好。”而另一位家长王女士则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课本上的内容,更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孩子来说一举多得,收获颇丰。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