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

——赛罕区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本报记者 杨彩霞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近年来,赛罕区聚焦居民所需所盼,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工作,真正把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让居民不仅体会到“安居”,更享受到“乐居”。

走进如今的给水团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内环境、靓丽美观的楼体外墙、平坦宽敞的柏油路面、种类多样的健身器材,以及规划有序的空中线网……小区内新建成的为老服务中心内更是别有洞天,爱心厨房、公益书屋、艾灸健康诊疗室等公益设施,不仅能够为辖区1600多名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还为多名残疾人提供了爱心岗位,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服务。

给水团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很多老旧小区一样,存在基础设施破损、环境脏乱差、供暖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长久以来困扰小区居民的“烦心事”。

今年4月初,赛罕区开始对给水团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内容涵盖基础类、提升类、完善类三大类项目,基础类改造包括外墙保温加固维修、供水排水暖气管网改造、强弱电线缆入地等内容;提升类改造包括增设道路监控设备、增加口袋公园、幼童活动区域并配备活动设施等内容;完善类改造有二次加压供水、建设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等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完工。

小区旧貌换新颜,随之而来的是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小区开始改造前社区工作人员就向我们征求建议,小区更换了暖气管道,今年供暖后家里一定比以前要暖和很多!”居民赵女士告诉记者。

“给水团小区改造的亮点是小区东北方向的L型口袋公园,在提高空间布局合理化程度的同时,也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新去处,满足居民休闲需求。”水文社区党委书记仲丽萍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赛罕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牢牢抓住让居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辖区居民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持“居民最有发言权”原则,改造全过程征求群众意见、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邀请居民参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截至目前,今年赛罕区计划改造的57个小区已完工30个,共打造了给水团小区、牧科所小区、邮电小区等10个示范小区亮点工程,惠及居民11644户。”赛罕区住建局人居中心副主任郭俊伟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