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完善制度机制 夯实服务设施 创新运营模式

“品质养老”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祁晓燕 通讯员 李珍

回民区围绕打造“宜养青城”养老服务品牌,从完善制度机制、夯实服务设施、创新运营模式入手,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城乡全覆盖”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日间照料 为老年人幸福再“加码”

人性化的装修设计,干净整洁的活动环境,设备齐全的各种功能室……回民区环河街道西茶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2021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每天有近百名老人在这里参与活动,乐享晚年生活。

“我们聚在这里写字、画画、下象棋、看书、唱歌,很开心。”社区居民王宏宇老人说。

近年来,回民区坚持“小而精”的提升打造理念,深入挖掘各社区的独特优势,强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区级综合体、街道级中心和社区站点布局,建成养老服务设施62处。引进21家养老企业和服务组织,推进41个站点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成合作,因地制宜打造了“日间照料+网格+住户”“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将社区党员、居委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吸纳到为老服务队中,构建由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小区党员组成的邻里互助团体,充分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幸福食堂” 让老年人安享“幸福味道”

上午10时30分,还没到午饭时间,坝口子社区的为老餐厅里,桌凳已经有序排好,每人吃饭用的筷子、汤勺、面巾纸“三件套”也摆放到位,等着老人们的到来。

“餐厅每天为老年人提供早餐和午餐,8元就能享受到4菜1汤的健康餐食。为老餐厅不仅提供堂食配餐,还会组织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前来就就餐的于慧敏老人介绍说。

回民区采取“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专业经营”的经营与发展思路,在各部门共同协调配合下,通过社区无偿、低偿提供场地,民政出资打造,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建设为老餐厅,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健康的助餐服务。辖区内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将志愿服务融入到食堂运营中,为部分留守、空巢、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光明路街道雨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餐食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环河街办事处在工人南村社区筹建中央厨房,实现辖区各养老试点配餐全覆盖,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如今,在回民区,为老服务餐厅已经被社区老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幸福食堂”。

适老化改造 托起老年人晚年幸福

“楼道里新装了扶手,卫生间安装了方便起座的防滑扶手、小区里还有随处可见的适老座椅,这些改造改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让我们感觉生活在这里很幸福。”说起小区内进行的适老化改造,86岁高龄的义和巷社区居民雷老先生连连称“好”。

义和巷社区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60岁以上居民占21%,老龄化程度较高。社区在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基础上,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为出发点,持续完善社区道路设施、休憩设施,安装楼体扶手、单元门坡道以及居民家庭适老化改造,改造项目达20余处。就在前不久,义和巷社区被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

截至目前,回民区对辖区280户困难老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实现老人家庭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检测跟进、康复辅具适配等功能的全覆盖。下一步,回民区将持续实施品质养老服务创新工程,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加强指导监督、跟进政策执行落实情况,不断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功能,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