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对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推出的网络春晚,观众会看到什么呢?
AI走进春晚
你见过AI虚拟数字人做“春晚主持人”吗,还是一位女性?年过古稀,应见多识广,可我却是第一次见!红色与白色的服饰,清新而靓丽;简洁而标准的语音,平和而亲切。但面部表情还是少了以往“春晚主持人”的丰富和生动。
“微电影”上春晚,是一大惊喜。当《回家过年》呈现在观众眼前时,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打造了接踵而至的“惊讶”。一个三年没有回家过年的“拼车者”发现,自己搭乘的车司机竟然不会开车,“拼车”成了“开车”之后,车主还在半路用欺骗的手段向路遇者索要汽油,他鄙视、他厌恶、他愤怒!但荒郊野外,他既不能抛车而去,也不能夺车而逃,一想到妻女在翘首以盼,怎么办?一个反转接一个反转,观众在几次“啊?!”的不解之后,最终理解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亲情是主旋律
春节,亲人要团聚。那么,16岁、26岁、36岁的青少年回家过年,会有怎样的感受?这场网络春晚使用二维与实拍相结合的艺术方式,聚焦了他们“回家过年”的心理——16岁是即将中考的孩子,压力最大。但萌芽的青春期,使他们少年不知愁滋味,自信“新一年有新期待”,只要努力必会“好事连连”。26岁正值婚龄,他们最感动也是最头疼的问候,就是“新媳妇何时登门?”父母和祖辈着急,亲朋和邻里关心,都融在朴朴实实的七个字里,亲切又亲近。36岁,上有老下有小,为养家糊口,尝尽“他乡异客”的滋味,千里迢迢不惧风雪回家团圆,是最急切的心理。
此刻,一个《星星照亮回家路》的组合出现,这是一首黎族风格的歌曲,歌者均来自四川,他们竟然都是回老家内蒙古来过年的。随之,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都幻化成了特色鲜明的乐器:弹拨乐、弓弦乐、吹奏乐……虽然歌曲的衬词有“姆姐姆,乃若姆姐姆”,但“故乡的烈酒”才醉人的情结,流露出中国人格外珍视亲情、乡情的情感自觉。
方言成晚会一大亮点
相声要逗人笑,离不开夸张、误会、诙谐、滑稽和幽默。当两位京腔标准的演员要把内蒙古的四张亮眼名片介绍清楚时,怎样逗哏?又怎样捧哏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自卑、自嘲、自尊融合起来即“幽默”。于是,逗哏者介绍了兴安盟、巴彦淖尔市、土默川平原等北疆粮仓之后,用一句“真niáo了”,即刻刺激了观众的喜感。他不仅把“真”发成“Zeng”,还把“了”发成“Leng”。更重要的是内蒙古西部方言的“niáo”是很多外地观众听不懂的,但这种不解反而会引起观众的好奇,猜测的趣味性并不会造成理解障碍,内容和表演把自豪都诠释地淋漓尽致。而实际上,“niáo”就等同于“美”。方言语音加文字构成,即刻把内蒙古四张名片:“粮仓”“肉库”“奶罐”“绒都”介绍清楚了。每一次都以“真niáo了”结尾,就使这个名为《看我内蒙古》的节目牢牢刻进了观众的心里,更重要的是凸显了“看我内蒙古”究竟“看什么”的主题,同时还强化了祖国北疆人民的文化自信。
劳动精神在舞蹈中闪光
《说文解字》里解读“飒,翔风也”。当今之“飒”在网络语言中是旧词新用。指帅气利落、潇洒清爽。所以,这场网络春晚最打动人心的节目,当属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群舞《马铃摇响幸福歌》,这是2023年荣获全国舞蹈大赛“荷花奖”的杰作,也是基层文艺工作者为广大人民群众“送欢乐、送文明,传递党的关怀和声音”的典型。由此观众好奇,一个基层的艺术团体何以在群雄逐鹿中大获全胜?
党的二十大倡导“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勤俭节约精神”,这在作品中得以充分呈现——质朴真诚、积极阳光,构筑成鲜明的美学风格。追光灯下,男性身着土黄色蒙古袍,头戴鸭舌帽,这是北疆牧民骑马驰骋时最常见的样子,可见服、化、道设计朴实无华;马背颤动的简约动作贯穿始终,使舞姿风格自然洒脱,绝不油腻;每一个演员都沉浸在酣畅淋漓的豪迈和喜悦中,全身心投入,绝不卖弄;虽是舞蹈,演员们却能够载歌载舞,一专多能,而歌词和舞蹈语汇均源自于生活,绝不虚假。这都真实反映了北疆人民生存的本来样子,心态的本来样子,感情的本来样子,由此融合成观众向往的样子。
在舞蹈语汇收与放、快与慢、轻与重、动与静之间,在音乐的壮美与柔美、奔放与内敛之间,尽显出普通人美好的爱情、乡情、友情。编导若没有对北疆劳动者的深切了解以及生活积淀,没有对劳动人民深挚的热爱与崇仰,是难以创作出如此杰作的。
“航天梦”与“中国心”衔接
“看我内蒙古”,无论是到祖国北疆旅游,还是看这场春晚,除了看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蓝宝石般的乌梁素海、金黄色的额济纳胡杨、银白色的大兴安岭雪松等自然景观,还有一个必须要看的人文景观,那就是阿拉善的航天城。
这部网络春晚的主创人员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童声独唱《中国少年航天梦》,既是纪念中国载人航天20年,也在唱响国际空间站建成的颂歌,突出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主题。伴随着精彩的“资料片”背景,一段振聋发聩的画外音似乎在告诫青少年甚至中青年观众,“躺平”“侧卧”“不作为”“内卷”,都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因为,“有一种生活,当你没有经历的时候,就不知道它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尝试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当你没有拥有的时候,就不会理解它的真谛。”思想性、哲学性、启迪性,就这样在天真无邪的童声歌曲中撞击着观众的心灵。
继而,借助网络传播优势的“云合唱”,又巧妙地延伸了春节气氛中华夏子孙的爱国情怀:蒙蒙在奥克兰(新西兰)、王英旭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张博源在波士顿(美国),张武宝在成都、阿柔娜在上海、张顾在哈尔滨、王卓木汗在海口、楠丁和毛俊丽在呼和浩特……一位又一位“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通过手机终端,接续唱起了经典歌曲《我的中国心》,“航天梦”与“中国心”衔接之巧,意味深长。
难以忘怀的尾声
当然,作为春节联欢晚会,欢乐喜庆是第一位的。虽然相声和“微电影”也引来了观众的笑声,但人们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的还是网络春晚才有的“尾声”。
伴随着歌曲《关于上春晚的那些事》,不仅表达了对幕后英雄的尊重,而且还展现出自治区文联2023年各协会弘扬“蒙古马精神”取得的成绩:工艺美术作品《留给春天的种子》获第16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故事片《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分别获第18届、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话剧《战士·战马》获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我们是龙的传人。关于“龙”的成语,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等,也通过其文化内涵夯实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因而,以龙腾虎跃之势,坚守龙马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是这场网络春晚的开篇,也是龙年开端北疆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