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
周日午后,出小城,驱车向西,上卧牛山。此时,秋阳正灿灿地洒向大地,天显得更深、更蓝,云显得更柔、更白,而大地万物,则显得更浓、更艳。晚秋的北方,迎来了她的五彩季。
卧牛山,形似卧牛而得名,是小城的西部屏障。在我的记忆里,卧牛山就是一座光秃秃的低山,山上生长着一些匍匐在地的野草,只有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沟谷中,才有诸如山榆、山杨、河柳等植物。20多年前,我在这个小城工作的时候,县里组织干部职工在这座荒山植树造林。在这里,我曾流过汗水,付出过辛劳,也栽下一棵棵树木。三年之后,当我再次来到卧牛山,先前荒凉的景象已然不见,油松、杨树、柳树、沙棘、杏树等郁郁葱葱,已经覆盖了整座山岗。这正是:
葱茏茂盛卧牛山,阻挡风沙建屏障;
守卫门户建功业,小城从此得安详。
而今,我再次登上卧牛山,尽管已是晚秋,但这里的树木似乎仍在尽情吮吸着不时降临的秋雨,因而,那树木显得格外高大、挺拔,色彩格外油绿、鲜嫩。贫瘠的土地没有打消树木成长的理想,肆虐的风沙没有阻挡树木繁茂的追求,卧牛山给了孕育绿色、拓展绿色的极好机缘。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由于封山育林,卧牛山的植被得到了恢复,野鸡、半翅、石鸡、狐狸等野生动物纷纷到此繁衍生息,为曾经冷落的荒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走在林间的生态路上,两侧浓绿的油松向我招摇着。细细看去,那松枝的嫩条短的十几厘米,长的竟有三十多厘米,我不禁感叹,今年雨水长,又是一个树木的生长季,这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呀。继续前行,只见一片高大的杨树林呈现在眼前,虽然树叶已然微黄,但那高大的身形与繁茂的树冠难掩往日的勃勃生机,那泛着白色光泽的树皮,为这个秋天涂抹了绚丽色彩。再往坡面走去,眼前画风突变,一片黄色和红色交织的杏林出现在卧牛山上,在周围浓密的绿色背景下显得分外光鲜亮丽,令人着迷。我曾在春光灿烂的时节来过这里,那时,杏花盛开,香满山坡,把春都给乐翻了。在一处凹地,我找到了当年我挖坑种下的一行杏树,那是大约30米长的一处工地,每两米挖一条水平沟,连接起来,在外沿打成田埂,便将可能流失的水土拦下,然后再从高处斜着铲下熟土回填水平沟一半,然后,每条水平沟里种植两棵杏树,这就完成了整个工程。看到自己精心种下的杏树茁壮成长,我打心里有着说不出来的高兴。是的,在山坡洒下汗水、种下绿树,让小城的人们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和谐安谧,不正是我们追求了多少年的目标嘛!
雁载霜天笔生韵,纵是晚秋也葱茏。不见残枝败柳,没有落英缤纷,卧牛山,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因为有了辛勤付出,因为有了万木峥嵘,才如此令人怜爱,令人流连忘返。那重重叠叠的杨柳松柏,那密密层层的桃李杏树,还有那些生活在密林中的野兔狐狸、石鸡半翅,无不彰显优越的生态环境。卧牛山连同这里的植被,就这样在我心里尽情地茁壮着、生动着,不管春夏秋冬,也不论风霜雨雪,永远永远。
图片除署名外来源于: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