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艳霞)又到“双11”,不过除了“买买买”,也有不少年轻人另辟蹊径,热衷在社区闲置物品群、线下二手集市等“扫货”,有的则被以旧换新的政策补贴所吸引。
近日,记者来到赛罕区一家电器销售门店,发现各种规格、功能的家电产品已经上新,陆续有市民前来购买咨询。“新房装修结束,刚好需要选购家电,正好赶上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活动,我购置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一共7件家电厨卫商品,可以享受20%的补贴,最终在商家最低折扣的基础上省了好几千块。”市民王女士说。
眼下,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加持下,相关商品补贴力度更大,持续释放了消费潜力。同样,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二手市场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青睐。
11月2日,记者来到展览馆东路附近的某旧货市场。“床、沙发、餐桌都是‘二手’,不是买不起新家具,而是二手家具价格实惠、性价比高,搬家换房也不用带着家具满城跑。”刚参加工作的“00后”小张,购买的全套二手家具仅花费了1000元。“我觉得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二手市场让商品能够 ‘物尽其用’,也符合当下提倡绿色消费的理念。”他说。
除了线下二手交易市场,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如闲鱼、转转等的迅速崛起,不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降低了交易成本,让二手交易火热。闲置旧手机、奢侈品包、淘汰的家具家电……在这些平台上应有尽有。
如今,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手经济”正在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减排的绿色消费行为,焕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