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

出发,到人民中间去!

●本报记者 徐桂敬 李海珍 通讯员 王效平

“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表演的《大漠春归》太精彩了,高度还原了白二爷沙坝治沙精神,不仅让观众重温了老一辈治沙人将沙坝治理为绿洲的感人故事,更是呼和浩特市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生动实践。”曾经的白二爷沙坝治沙队队长李俊观看后激动地说。

日前,由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承担主演的晋剧现代戏《大漠春归》移植版在和林格尔县精彩上演。

走进乌兰牧骑排练现场,记者立刻被《大漠春归》的表演深深吸引,演员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中,展现出角色的个性与情感。

“今年,我们送文化下基层,走遍了和林格尔县偏远山村,每到一个村庄,都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我感到非常自豪与荣幸。”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队员赵五生说。

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于2018年8月恢复重建,现在年龄最大的队员54岁,最小的24岁,每名队员身兼数职,一专多能,他们把一场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演出带给基层群众,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今年,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紧紧围绕打造北疆文化这一核心主题,深入挖掘民俗风情,不断继承、挖掘、整理民间艺术遗产,在保留原汁原味艺术文化精品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有力推动了北疆文化繁荣发展。除了《大漠春归》,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还创作了《人才振兴助新农》《安全中国好家园 》《还钱2》《险些失信》等优秀作品。同时,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还举行了5场大型文艺专场演出,25名演职人员精心筹划每一场演出节目,用歌舞、小品、二人台小戏、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呈现出和林格尔人民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的高尚品质。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还荣获“梨园新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三等奖。

“截至目前,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共完成2024年下基层惠民演出70多场次,惠及农牧民观众3万余人。”和林格尔县乌兰牧骑队长王英军说,乌兰牧骑将继续秉承“学、创、演”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队伍的创作与演出水平。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