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中宙)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会暨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由内蒙古农业大学牵头实施的“库布齐沙漠老化退化林更新及绿色廊道生态修复升级集成技术示范”“十大孔兑风水复合侵蚀区泥沙阻控与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和“雅布赖山风沙口综合治理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技术示范”3个“揭榜挂帅”项目启动,开启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赋能防沙治沙新征程。
据了解,库布齐沙漠老化退化林更新及绿色廊道生态修复升级集成技术示范项目,针对老“三北”工程防护林木生长衰退,难以巩固防沙治沙成效等问题,重点阐明库布齐沙漠水资源植被承载力与人工林老化退化成因,研发老化退化林更新改造与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形成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并示范。目前已初步构建了杨树林退化等级识别模型,并分析了老化退化的成因,提出了现有退化廊道植被补植补造等绿色廊道修复和提质增效技术方案。
十大孔兑风水复合侵蚀区泥沙阻控与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拟靶向解决流域风沙水沙入黄治理难度大、林草植被建植难等问题,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维梯级协同治理与生态功能提升等关键技术,并集成示范推广。目前已在覆土丘陵沟壑区水沙有效阻控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沟坡困难立地稳定建植技术方面,边坡植苗成活和保存率均超过85%、减少70%次生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规范了风沙区风沙运动和沙丘移动观测指标、观测方法等技术体系。
雅布赖山风沙口综合治理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技术示范项目,以“源头固沙、沿线阻沙、下游治沙”一体化治理的理念,将突破雅布赖强风沙口极端环境下防沙治沙的技术瓶颈,攻关流沙综合治理、抗逆植物选育建植、密集低缓流动沙丘近自然修复技术体系。目前已初步筛选出10种耐盐耐旱植物,选育了蒙古莸、驼绒藜、花棒等7个防风固沙效果显著的乡土树种,在巴丹吉林沙漠退化植被修复技术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据悉,项目实施期为3年。3个项目瞄准“三北”工程建设场景中的现实科技难题,聚焦黄河“几字弯”、库布齐沙漠、雅布赖山风沙区三大防沙治沙区,重点开展沙漠与十大孔兑地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老化退化林更新改造与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为自治区荒漠化综合防治与绿色发展提供成熟技术和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