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绘好基层治理“锦绣卷”

呼和浩特市打造卓越社区工作者队伍

●本报记者 徐桂敬 李海珍

在基层治理中,社区工作者既是党的政策的“小喇叭”、群众心声的“传声筒”,也是家长里短的“贴心人”、居民小区的“总管家”和社区群众的“服务员”。在呼和浩特市,每天接打的几十通电话和上万步的行走数据背后,承载的是社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推进公开选聘、精准培训、头雁培养、激励担当等措施,科学规划社区工作者成长路径,为推动首府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呼和浩特市选优配强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让年轻干部充实基层一线,不断壮大队伍规模。

按照“区招街管社用”和“年轻化专业化”原则,连续4年全市统一公开招考大学生社区工作者4000名,采取“市编街用”方式引进325名基层治理领域专项人才。结合选任、公开招聘等方式,打破招考专业壁垒,吸收大量社会工作类、财务类等专业大学生,并吸纳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退役军人等群体进入社区工作人员队伍。

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工作人员1.15万人,其中社区工作者5308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达到18.2名,提前完成“十四五”期末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社区工作者18名的配备任务。平均每个社区配备2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005人,占比45.5%;平均年龄38.6岁,35岁以下干部占比超50%。按照“一格一人”原则,选优配强城市专职网格员4693名。组建“1+1+1+N”(1名网格长、1名网格指导员、1名专职网格员、多名兼职网格员)网格员队伍,并通过发掘小区能人、发挥志愿者力量、动员老党员参与等方式充实网格队伍能力。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全域覆盖、力量统一调配。同时,对全市4691个社区网格统一编码,全部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选派楼栋长(单元长)45518名,在2449个小区完成网格信息公示。

呼和浩特市大力培育扶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育强社区头雁,将社区书记纳入旗县区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激励退出等具体要求。实行“区街共管”模式,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任必须由旗县区组织部门审核备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研判,从街道选派懂基层、善治理的优秀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补足年轻社区工作者经验不足短板,逐步优化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

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在全市62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干部实训基地,开展社区工作者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助力年轻社区干部加速成长。

呼和浩特市建立了“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行政事业人员—乡科级领导干部”职业发展路径,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实现社区队伍梯次配备。目前市招、区招社区工作者中120名担任社区正职,480名担任社区副职,659名担任“两委成员”,共储备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后备力量716名。27名村(社区)书记通过专项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招考到事业单位岗位,2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提任到副科级领导岗位,社区工作者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