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技能 去班味儿

青年夜校升腾蓬勃朝气

学员正在制作皮画

●本报记者 王璐/文 实习记者 丁浩/图

刚下班又来上班,身体能吃得消吗?

放心吧,在呼和浩特,“下了班再上班”已经成为很多青年人的时尚。每周二到周五晚上,不少人满怀热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的青年夜校,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据了解,目前第二期青年夜校的课程有10个门类12个班次,共计182名学员。大家在夜校里去班味儿学技能。

在皮雕画教室门口,远远地就听到了“当当当”的敲击声,只见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各种工具用心制作着自己的皮雕画。学员尹佟是一名美术老师,平日就对手工艺制作很感兴趣,她一直很想学习这门技艺,但不知哪里有教授技艺的老师和场所。当她看到夜校发出的招生通知特别兴奋,她定好闹钟一大早就来抢课。尹佟一边展示自己的皮雕作品一边告诉记者:“很幸运抢到了最后一个名额。听着锤子‘当当当’的声音,感觉特别解压。同时,我也想把学到的技艺传授给我的学生。因此夜校对我而言既是放松,又是充电,感觉特别好。”

在这一期青年夜校中,还有流行演唱、街舞、美妆、养生保健、电钢琴弹奏等课程,每个班的学员均已报满,上课之前还要进行严格的签到,确保每一个学习的名额都不浪费。流行演唱班的学员张世杰是和朋友一起来上夜校的,他说:“下班了正好有时间过来学习,唱一唱笑一笑,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班味儿也没那么重了。”而另一位学员张海燕则表示,自己的班味儿虽然不是特别重,但在夜校里能学到很多知识让她更快乐。

学员们学习的认真劲儿也感染着授课教师,教授流行演唱的老师梁霄表示,夜校的课目很丰富,对于市民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皮雕画老师赵宁则告诉记者,课程火爆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因为大部分人对皮雕画不甚了解,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夜校学习。他们很认真,下课了也不愿意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作品,让我很感动。”“开阔的场地、专业的教师、丰富的课程,这么好的青年夜校,下一期你会继续报名吗?”听到这个问题,学员们纷纷表示能抢上名额就一定会来。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工作人员王子涵介绍,青年夜校开课的消息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的官方微信号发布,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正式报名的时候所有的课程几乎是秒没,她说:“看到大家的热情,还安排了一次补录,也是分分钟名额就被抢光了。很多人反映,年轻人下班后比较疲惫,需要有更沉浸的空间来学习一门技艺,所以第二期青年夜校更侧重生活体验的课程,加上了美妆、皮雕画、瑜伽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青年夜校的课程都是免费的。据悉,课程结束后还要进行汇报演出,集中展示学员们的学习成果。而公共文化场馆开设夜校,在呼和浩特并不是一件新鲜事。2024年夏天,呼和浩特市美术馆(书画院)“艺美北疆”公益书画培训班就开设了一个书法夜校班,由党支部书记、馆长左大宁亲自授课,同样报名火爆。

顺应这样的需求和热情,提供更多的平台、资源和机会,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拼手速”抢课的夜校,正是文化部门感受到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和学习热情,利用平台优势开设的,让年轻人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充电、感悟艺术魅力、提升美育素养。这样暖心的双向奔赴,提升了群众生活在呼和浩特的幸福感、获得感。学技能去班味儿,这样生动打造的高质量文化“夜宵”,青年夜校不火才怪。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