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走进位于中山西路的民族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销售员吴建坤正在为顾客介绍产品。“以前消费者购物更注重性价、质量等方面,现在更注重的是个性化的设计感和服务体验。”吴建坤告诉记者。
民族商场始建于1954年,70年来民族商场由1.8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如今的8.1万平方米,实现了从传统百货店向现代化购物中心的华丽转身。
民族商场党支部书记刘志芳向记者介绍:“我们打造的民族·星云里、民族商场文旅城、非遗生活体验馆,都是由传统销售向社交消费、家庭消费、文化消费转变,如今商城内的打卡场景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呼和浩特的消费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传统商超的转型升级到线上线下消费的深度融合,从消费内容的丰富多样到商圈文化的紧密结合,首府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活跃,消费方式不断升级,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气象。
“半个小时商品就送上门了,省力又及时。”家住永泰城小区的市民于女士常在线上购物,拿起手机打开App下单,很快就有外卖小哥送货上门。
呼和浩特市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格局。随着消费者日常消费习惯的变化,线上定制、直播购物、生鲜配送、餐饮外卖等各类依托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消费蓬勃发展。今年前3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63.3亿元,同比增长7%,占全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8.5%。
11月25日7时,内蒙古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赛罕区巨海城营业部快递员任晓洋开启了忙碌的一天。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们这个营业部的快递量相对较少,揽收和派送的压力不大,平时都骑着自行车送快递。随着网上消费的人逐渐增多,快件量呈几何倍的增长,每天派送量在200件左右。”
随着网购和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让首府快递业务量迅速增长。内蒙古自治区不包邮时代的结束,促使首府快递行业从人员储备、场地升级改造、车辆保障、客户服务末端等方面不断提升,让市民享受到了快速便捷的线上消费。
今年前3季度呼和浩特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4亿件,同比增长36.85%,赶超2023年全年快递业务量1.12亿件。
“现在我们的包裹可以实现顺丰专机运送,加上自动化分拣的设备等数字化产品覆盖整个供应链,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收派,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者从传统到线上消费习惯的转变。”内蒙古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金桥片区负责人刘磊说。
首府消费品市场活力十足,动力强劲,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呼和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2.6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全区5.4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区首位。
今年前3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4.5亿元,同比增长3.9%。先后举办惠民消费季、网上购物节系列促消费活动500余场次,政银企聚力发放“乐享消费·惠购青城”惠民消费券5批。不断涌现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教育等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改变了传统购物模式,满足了人们日常消费生活的多重需求。同时,围绕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推进中山路、锡林南路、国贸大厦、摩尔城等商圈提档升级,加速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电子商务、平台经济不断创新,既为市民提供了全新购物体验,又为全市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