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呼和浩特市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助推经济延续良好

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今年3季度,呼和浩特市经济延续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领跑省会城市,特别是固投增速17.2%,分别高于全国、全区,13.8个、6.2个百分点。超预期成绩单的背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策靠前发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强首府战略”提档升级。今年年初,呼和浩特市第一时间把“强首府”战略纳入政策落地“2+4”矩阵,同步争取自治区印发《2024年支持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要点》,滚动纳入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中环产业城、航天技术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深入构建首府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同时,立足推进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编制完成《呼和浩特都市圈规划》,并以呼包同城化发展为先行示范,率先启动实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同城化发展协议》《2024年度同城化重点推进事项清单》,60项合作事项已完成36项、30项重点推进事项已完成24项,政务服务“跨市通办”“5G+区块链”融合等重点领域频结“硕果”。

“十五五”规划稳步推进。围绕“三个重大”谋划部署,通过组织召开呼和浩特市“十五五”规划培训会议、重大工程项目谋划专题会议等方式,全面统筹谋划“十五五”期间拟纳入国家规划相关事宜,报送纳规重大事项71项、重大项目416项,初步纳入自治区上报国家盘子的25项。同时,研究提出重大战略和工程项目,加强纵向沟通、横向协调,争取将和林格尔新区金融数据产业园、航空航天研发应用产业园、呼包高铁、呼鄂城际、引黄入呼工程等事关呼和浩特市“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盘子。

“六大产业集群”耦合发展。实施《关于推进产业集群创新耦合发展加快建设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耦合发展产业链图谱》《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3季度,“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47.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为8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8个百分点;共实施重点项目416个,完成投资568.99亿元;新签约项目共395个,协议投资额3766.11亿元;为旭阳360万吨焦化、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项目等11个重大项目解决能耗指标281万吨标准。

“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全力推动“六大产业集群”与低碳环保、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8大战略性新兴未来产业耦合发展,推动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征的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算力网络等118个未来产业项目多点布局,总投资约1100亿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30个,完成投资400亿元。同时,围绕全国范围内国防科技工业布局调整机遇,支持航天经济开发区编制规划,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园区,扶持北斗应用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园,打造国家级商业风洞基地。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成立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挂牌成立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全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投资3季度较上年同期提升39.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3个百分点,成为投资主力,房地产业、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1倍。下一步,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环境,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地方立法等措施,为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全力做好民营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