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文明新风拂青城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浸润着一座城市的治理精度,也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11月25日,记者在赛罕区阿剌海公园看到,围绕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诚信、学雷锋志愿服务、关爱未成年人、道德模范事迹等内容,公园设置铜像雕塑、铁艺造型景观小品、文化石、落地宣传栏、灯杆、道旗、提示牌等,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景区,为公园增添了浓郁的文明内涵。

“我家就住在附近,每次来都能看到宣传栏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道德模范、青城好人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市民刘鹏说。

记者看到,宣传栏里有志愿服务4000个小时,真情帮助困难群体的爱心人士何红;有楼道配电设施自燃,徒手抢险致高压电烧伤的退伍军人李荣庭;有勇救落水女子的七旬老人李俊怀;有汽车侧翻起火,生死瞬间挺身而出的马玉彬、仝伟;有痛失爱子,五年时间替子还债的霍石柱;有继承丈夫遗志,用行动温暖他人的民警索连红……

一个人感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将“好人之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选树推出各级道德模范、青城好人等先进典型1000余人,打造“榜样的力量”展示点位1300余个,实现了身边好人选树宣传与社会文明风尚培育良性互动。家住公园附近的居民孙芳告诉记者,她经常带孩子来这里锻炼,不仅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接受美德的熏陶。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建美丽家园中增进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根和魂。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新城区青山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张清源在宣讲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为了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呼和浩特市打造“北疆少年心向党”未成年人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和“文化润童心 美德我传承”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童声里的中国”等经典诵读活动覆盖全市2万余名中小学生。着力营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打造“红石榴”驿站,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