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深耕沃野逐梦前行

(上接第1版)围绕首府奶业振兴战略和“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八个百万级”生态农牧业特色板块,争取并下达各旗县区(开发区)各级财政衔接资金 6.72亿元,实施产业提升、文旅融合、基础建设等各类项目252个,打造了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适应能力强、联动益农好的特色产业。此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岗位9万余个。全市脱贫人口已转移就业9282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3.2%。争取北京市和门头沟区援助资金4312.8万元,共实施项目22个,推动帮扶产业延链扩面。争取通用集团定点帮扶资金1350万元,实施项目9个,推进武川县药材基地、医疗领域等发展。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制定印发《支持武川县加快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投入武川县各级财政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2.5亿余元。同时,争取自治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资金1400万元,支持清水河县易地搬迁后续产业项目3个。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七配套”建设。通硬化路行政村占比99.9%,行政村通客运班车100%;行政村用电100%“全覆盖”;建成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快递进村”服务覆盖率98.3%;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宽带、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512处,安全饮水“全覆盖”。

户厕改造方面,自治区下达任务9088户,目前已开工建设30072户,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216.81%,农村户厕普及率85%。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专项村庄清洁行动,村庄100%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旗县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80%以上,无害化处理行政村占比达31.08%,较上年提升12.53%。推进乡村治理方面,全市建成农村网格2363个,共有网格员2403名,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中心1088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800余条,全市960多个行政村建立健全了“四会”,已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865户。

此外,印发《呼和浩特市创建乡村振兴县、乡、村示范样板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治理、基础建设、乡风文明、环境整治一体推进,成功打造1个县(武川县)、10个乡镇、63个村,示范作用发挥明显。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