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缩短救援半径 提升急救效率

青城“120”:护航生命通道 守护群众安康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为使全市人民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春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健委按照“夯实基础、扩充能力”思路,同步推进120“急救站点”“车辆”“人员”三个方面扩充,全面优化120“接听调度、车辆接送、收治入院”三个关键程序,持续缩短救援半径、反应时间,大幅提升急救效率。

扩充急救能力,确保“生命线”畅通。落实《呼和浩特市关于做好医疗急救能力扩容准备的通知》,配合各旗县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各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加快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扩容,扩容后呼和浩特地区现有入网救护车174辆(急救类101辆、非急救类36辆、区域转运类37辆)。急救电话呼叫渠道除120急救电话外,各旗县区卫健委统一公布辖区配备救护车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电话和服务范围,引导群众根据居住地向附近医疗机构呼救,为群众提供更多急救服务。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已经完成线路和调度坐席扩容,在接听30路呼救电话的基础上扩容至60路,同时配置足量的调度员,满足现20个坐席24小时运转,可应对单日8000通电话量,保证120急救电话接通率100%。同时设置应急备用坐席6个,根据电话增加量随时启用。目前,各120网络医院急救站依托自有车辆和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分配的急救车辆扩容急救车组。对三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三级以上专科医疗机构及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都提出了明确的配置要求,鼓励市区符合院前急救要求的民营医院纳入120网络,简化审批流程,根据成本核算向社会公示收费标准后,开展院前急救工作。

优化关键程序,提升急救效率。对咨询就医的呼救电话,通过引导群众拨打12320就医热线、医院咨询电话或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减少对急救路线挤占,同时对恶意骚扰120急救电话的,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通过第三方机构招募驾驶员、担架工和调度员,由中心实行分类调度,缓解院前急救压力,提高派车响应率。加强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与管理,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掌握全市60万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名单,将重点人群档案信息与120指挥中心、各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在重点人群需要救护车时做到早识别、快速出车和及时处置,按照“应收尽收、应转尽转”的原则,及时转诊至有诊疗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实时调度各医疗机构床位数据,强化救治资源统筹,按照“分级负责”“就近、就急、就专业、就能力”派遣转运任务。部署各医疗机构储备必要的应急床位,持续优化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发热门诊的交接流程,简化交接手续,严禁“压车”“压床”现象发生,交接时间严格控制在半小时内。优化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发热门诊的交接流程,简化交接手续,尽快接收患者,提高转运效率,建立了双向转诊调度流程。多渠道疏通急诊急救工作中出现的堵点漏洞。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