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读书 上一版   
下一篇

一场特殊的春晚

——简评2023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审美特色

尾声歌舞《领航》 ■摄影阿岩

■李树榕

看了2023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种“远离疫情”的舒畅油然而生。亲切,创新,情怀,让我浮想联翩。

亲亲的年夜味道,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和乡情,是这台晚会的第一个特点。

应该说,主创团队的情感担当和思想境界,是通过精心选定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有歌曲《过年那些事》和《稻香里的记忆》,还有小品《烩菜馆的年夜饭》、歌舞《天上的云朵》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没有之一。回家与亲人团聚,是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临近年底最迫切的期盼。但若为了岗位责任不能回家,怎么办?男声独唱《稻香里的记忆》,大白话的歌词,一句又一句打动着人心:“小时候,家里最忙的人是老妈,可口的饭菜谁也不能先动一下。因为老爸还在稻田里没有回家,让我去门口等他。”“每个稻花飘香的季节,总是想家。因为牵挂着稻田里辛苦的爸妈……”普通百姓亲历过且能脱口而出的话语,具有强烈的带入感;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接地气的旋律令人感动;由此,激活了华夏子孙“百善孝为先”的潜意识里格外重视血缘亲情的柔暖心域。

那么,能回家过年的人,如何享受天伦之乐呢?由武燕妮编剧,并与父亲武利平主演的小品《烩菜馆的年夜饭》,在喜剧色彩中,却蕴含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不当“剩女”,怎么“脱单”,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山村青年普遍无奈的话题。当女儿带着男友回乡过年时,作为“幸福烩菜馆”老板的妈妈,最关心的还是女儿的婚姻。随着充满悬念和误会的矛盾冲突,一系列夸张诙谐的动作,滑稽幽默的表情,一语双关的台词,让观众在笑声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亲情与乡情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想家,想妈,同时也是在想念饭菜里“家和妈妈的味道”。而漂泊在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加班到深夜回到出租屋,最想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饭菜。怎样给他们最实在的温暖,女儿是要通过网络直播把内蒙古特色的“精烩菜”介绍出去的。但几十年了,家里最忌讳的就是年三十吃烩菜,因为那是母亲的奶奶的忌日。为啥呢?一段回忆,让观众再一次领悟到,满桌子的鸡鸭鱼肉和海鲜,包子饺子油炸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辈又一辈勤劳的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我们岁月静好,是因为生活在一个伟大而幸福的国家里!

情,是亲亲的。除了血缘亲情、地缘乡情,还有爱情啊。一段歌舞《天上的云朵》,便给了人们别样的感受,那是相爱的人在大年三十不能团聚的相思之苦:“绿色原野青色山坡,蔚蓝天空多辽阔,想你的时候就唱起牧歌……我多想化做天上的云朵,和你一起漂泊。银色月光青色湖泊,圣洁的湖水多清澈,想你的夜晚就这样痴痴,望着水中的云朵……”当歌手呼斯楞把一首广为流传的乌拉特民歌演绎得深情动人时,我们突然悟出,过年、团聚,不仅充满着亲情和乡情的惬意,还应充溢着爱情的甜蜜。同时,老歌新唱的意境还告诉观众,什么是百听不厌的“好歌”,什么是“用一己真情唤起无数人同感”的经典。

美美的艺术追求,即从新的审美高度,追求梦境、情境和意境,是晚会的第二个特点。

当李德戈景领舞的《万马奔腾》出现在观众眼前时,热烈的掌声充满期待,希冀看到“奔腾”中不一样的李德戈景。灯光幽暗的舞台上,一束光聚焦的是一个蒙古族汉子的背影,很像雕塑。乐曲缓缓响起时,没有“万马”的气势,也没有“奔腾”的激烈,但,我们却能从他缓缓张开微微颤动的双臂和“稳如钟”的蹲裆式造型和“此时小动胜大动”的内在感觉中,领悟到默默蓄积能量的自信。“太帅了!”观众的感叹声,得益于电视联欢晚会镜头的充分运用,也得益于李德戈景的舞蹈一贯充沛的情感内涵。

于是,我们在《万马奔腾》中感受到了鲜明的三个层次:自在与自我、自觉与自信、自豪与自由。第一,舞者用挺、开、圆为基本动作的韵律,流露出了只有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牧马人才特有的自在和舒畅与宁静;第二,舞蹈语汇激变,突然充溢于肢体动作的爆发力,在节奏加剧的音乐中,“万马”立刻恣意“奔腾”起来,跃马、跑马、奔马,仿生的舞蹈动作,反映出人与马的关系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只有自觉地顺应自然,自信地融合于自然,最终才能徜徉于绿海无边的大自然。第三,激烈之后的柔情,是人与马共享的!因为,比惬意更惬意的是人与马能融为一体,比奔放更奔放的马因人而“骄”、人因马而“傲”的“人马合一”。此刻,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雄壮与柔和共生的意境美,随着视觉与听觉的美便渗透到了我们心里。

在内蒙古舞蹈史上,顶碗舞、盅碗舞,都出现过经典之作。那么,如果把舞蹈《曲·盅·人》里的“曲”和“盅”通过“人”连接起来,会出现怎样新颖的“艺境”呢?

手持银色酒盅的美丽女性,身着深蓝色金丝绒长裙,在美妙、深邃的草原之夜,神秘地飘逸而出。随着舞曲的律动,优美的独舞和群舞不断营造着大气、端庄、高贵的氛围;长裙中点缀的白色时隐时现,美轮美奂;演员们双手挥动的酒盅轻盈飞转,“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憨态,可亲可爱,如诗如梦,令人陶醉。

深深的家国情怀,在2023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是通过诚挚与深情的感念、感怀和感恩,有力地体现出第三个特点。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的灵魂是感恩与敬畏。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防疫、抗击疫情,让国家付出了太多,无数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也付出了太多。感恩,就是年夜最崇高的情怀。

说实话,多媒体·情景短剧《北疆有我》首先吸引人的是新颖的艺术形式。丈夫在舞台右侧,妻子在舞台左侧,他们的对话似乎很近,却又很远。作为人民警察,他要去沙海戍边,作为新婚妻子的女警官,她既心疼又难舍。怎么办?这就是考验。丈夫,毅然决然地上岗了,妻子呢?当主创人员用一句熟悉的陌生话:“你守边,我守你!”道出妻子的心声时,追随丈夫一同戍边的夫妇相拥在了一起……这,就是家国情怀!即把心怀天下的意志和豪情与爱情亲情融会在一起,由此构成了晚会最感人的亮点。

“昭君博物院”,是呼和浩特文化旅游的热点打卡地。但用“音·舞·诗”结合的方式把题为《昭君》的节目呈现在舞台上,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思想诉求不言而喻。编导很智慧地为“昭君”设计了两套服装,随着这两个舞段,既反映了身为汉女的王昭君“自请行”和亲的决心和信心,也在蒙太奇手法中展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把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昭君”塑造得英气、豪气、大气而高拔。

过年,蕴含着血脉赓续的仪式感。 在二人转《小拜年》开场后,男女对唱立刻将东北火辣辣的年夜味发散开来:“正月里来是新年呀,少的给老的来拜年呐……”继而,二人台的《挂红灯》,也是在男女对唱中,把山药蛋的浓香送到观众心里的:“正月里来,正月正;欢天喜地挂红灯……”孰料,此时,一位身着长袍,肩搭长巾的长者出现。慈眉善目,文气十足,双手握着二人台的传统乐器四块瓦,悠然自得地走到台中央,高超的演奏技巧,沉着稳重的心态,酷似“闹中取静”。

如上所述,挖掘中华民族优质的文化资源,是舞蹈《万里茶道·情韵长》、京剧《玉兔飞天》、歌舞《吉祥四季》等作品的情感依据和思想依据;而歌舞《领航》、歌曲《同心共筑中国梦》,则以“守正创新”的美学原则,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个同胞在加油、鼓劲!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