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植祥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闹元宵。
可惜,现在超市里卖的都是汤圆,没有元宵。
儿时,记得没有汤圆,只有元宵。
那时候,元宵不便宜,一两粮票只能买三个元宵。元宵的个头也不怎么大。
记得我家有好几年都是自己做元宵。
自己做元宵很麻烦。先是将糯米泡上一天,捞出来,摊开晾干,用擀面杖连擀带压,碾成面粉状备用。将糖熬开,里面放上青红丝、粉碎了的核桃仁、瓜子仁等等,再切成一个个半厘米左右的小方块,就成了元宵馅。
元宵馅料蘸了蘸水,就放在糯米面里,双手端着盛放糯米面的盆子,来回晃动。元宵馅料在晃动过程中,渐渐地沾满了糯米面。直到再也沾不上糯米面时,再依次一个一个地将半成品的元宵取出来,挨着个再蘸一次水,继续放在糯米面当中晃动……反复好几次,等到盆里的糯米面粉几乎都沾到元宵上,元宵才算做好了。
因为做元宵馅比较繁琐,还尝试过用水果糖直接做元宵馅,也买过做好的元宵馅。
元宵是滚出来,汤圆是包出来。
我小时候,还听说过有外国人吃元宵,琢磨着元宵里面的馅,是怎么放进去的?怎么也琢磨不清楚。看到元宵的加工过程才明白过来,直说中国人聪明。
最近这些年,为省事,过元宵节,都是买些汤圆煮煮吃了,勉强应个景儿。
住所周围没有元宵可买。懒得为了一口吃食跑远路。
心里终归还是觉得差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