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塑造“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的品牌形象

我区五大举措推进“蒙”字标认证工作

本报讯(记者 苗青)为推进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牧业品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蒙”字标认证已经成为具有鲜明内蒙古区域特色的认证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广泛关注,品牌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证企业围绕“蒙”字标认证品牌,进一步延链补链,迅速成为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带头企业,品牌溢价能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今年,我区将采取五方面举措推进工作:一是加大“蒙”字标认证的推进力度,完善“蒙”字标认证“五大体系”。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认证标准研制,扩大获证企业和产品数量,今年计划研制新认证标准25个,培育企业150家以上,获证企业达到45家,认证产品品类达到200个。

二是以“蒙”字标为支撑,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锡林郭勒羊”“兴安盟大米”“天赋河套”“阿尔巴斯山羊肉”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培育生产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认证品牌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及优势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品牌和“蒙”字标品牌宣传。以央视、内蒙古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和高铁、机场等场所为载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的品牌形象,树立和打造“以认证、选真品”的“蒙”字标认证权威性和影响力。

四是研究自治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发布内蒙古农牧业“品牌榜”。与国家农业科学院等部门和机构合作,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实施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评价,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品牌榜。

五是强化品牌执法保护。开展“蒙”字标获证产品专项抽检工作,与自治区公安厅环食药侦查总队、农牧厅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