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特派员线上线下助耕忙

●本报记者 武子暄

早春二月,我市300多名科技特派员已开始穿梭在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基地园区以及线上直播课堂,结合农时农事和技术需求,对农民种养殖技术进行指导和培训,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几日,呼和浩特市亿祥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特派员义如格乐分外忙碌。位于玉泉区乌兰巴图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部分蔬菜已经下架,需要他统筹购买新种苗,另一部分蔬菜准备上市,得组织工人帮助农户进行销售,同时他还在积极联系争取早日让社员们享受到国家相应的种植补贴。

“因为单一的散户是没有这项种植补贴的,只有通过正规的合作社达到一定种植规模才可以申领,所以最近有不少农民加入了我们的合作社。”义如格乐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温室大棚100亩,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等12个种类,通过探索多元化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最大程度保留了蔬菜的新鲜度,收益也更有保证,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也解决了周边农民的就业问题。

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日后的收成,该合作社一直坚持绿色生产的种植理念,在选种初期就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种植地区的抗病虫的优质品种,鼓励社员合理轮作、套作,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农产品的品质上去了,我们去销售的时候也能多卖一些钱,然后按每斤多三至五毛钱的价格给到农户。”义如格乐说。

为进一步提高沃柑种植户种植技术水平,解决农户会种不会管、会管管不好的难题,近日,和林县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绿野基地开展沃柑种植技术指导。“不要觉得这是个南方水果就不好伺候,只要咱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并照着去做,保管你丰收致富笑哈哈。”科技特派员王宏智一开口就拉近了与现场种植户间的距离。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王宏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苗木选择、培土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控梢保果等方面,向在场的十余名种植户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答疑解惑。

一年之计在于春。市科技局要求广大科技特派员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要让农民从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上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致富。除了现场指导以外,市科技局从2月8日开始利用腾讯会议每周开设“科技特派员夜校直播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专家人才智力和团队技术优势,在线讲解适用的农牧业生产技术,农户利用晚上不干农活的时间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坐在家里就能学到这些最实用、最解渴的农业技术知识,真是太好了。”晚上7点半,养殖户张兴成准时打开了自己手机端的腾讯视频会议系统,收看在线培训课程《肉羊实现节本增效的关键控制点技术》,同时进入听课的还有全市各地区的科技特派员和农民100多人。

据了解,这样的直播课将一直举办,并适时根据科技特派员和农户的生产季节特性需求调整讲课内容,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实用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