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春耕备耕生产忙 不负农时不负春

●本报记者 刘慧慧 耿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备耕。眼下,气温逐渐回升,我市各地区抢时间、抓季节,积极开展春耕备耕,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正在首府大地徐徐展开。

高标准农田建设忙 稳粮增收底气足

近日,记者走进土左旗毕克齐镇北店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高速运转,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正在紧张而忙碌地进行土地平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输配电等,通过这些项目的提升,实现田、水、路、林、渠、电、技综合配套、统筹规划,将农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友好、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毕克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锐介绍,今年将整村、整区域连片推进,采取“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的“大破大立”整治模式,按照新的规划布局重新分配经营土地,2023年,毕克齐镇准备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万亩,建成后将实现集中连片2.1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据了解,2023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2万亩,其中土左旗和托县各占6万亩,目前项目都已经完成选址、初步设计等工作,今年4月初全部开工,春播前将完成所有田间工程施工,年底前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项目完成后,全市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49.2万亩。

农技专家培训忙 科学种田助丰收

在备耕一线,科技的力量正在给田野注入无限的希望。日前,2023年自治区“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春季活动在武川县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开,这是一场为种植户准备的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的专题讲座,活动中,专家重点围绕农作物如何进行高效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现场为蔬菜种植户答疑解惑。

“我今年打算种200亩地,主要是种植葵花和土豆,刚刚专家给我们做了一些技术指导,尤其是给地施肥方面,讲解得很清楚,对我帮助很大。”听完讲座后武川县羊场沟村村民韩凤平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当前我市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农民7800人,发放农机资料11000册,有效助力春耕备耕顺利进行。

农资储备“粮草”足 春耕备耕有保障

为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我市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认真做好各类农资储备工作,为春耕生产备足“粮草”,确保不误春耕、不误农时。

走进位于武川县的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拣中心,只见工人们正在筛选分拣马铃薯种薯,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做足准备。据了解,该公司是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新兴马铃薯种薯专业公司,下设武川县大豆铺马铃薯产业园区,有6个种薯繁育基地,年产原种8000万粒,优质脱毒种薯60000余吨,可供30余万亩马铃薯种植用种。据该公司总经理云昊介绍,去年冬天到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农户提前预订了种薯,本地种薯的销售旺季是3月下旬到5月上旬,目前公司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将全力为种植户的春耕备耕服务。

在武川县可镇基层供销社,武川县润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忠告诉记者:“武川县全年约使用化肥5万多吨,我们公司每年就可销售一万多吨,目前我们已储备了3280吨化肥,农民订好肥料后,我们负责给他们送到田间地头。同时,我们还采取了赊销模式、担保贷款的方式,帮助解决部分种植户资金短缺的问题,避免误了农时。”说话间,又有一辆装满化肥的货车驶进院内准备卸货。

市农牧局副局长高凤芹介绍,市农牧局已将中央、自治区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下发,农民种植意向较好,今年我市粮食的生产面积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当前全市农资储备比较充足,据统计,春耕期间,我市种子需求量9万吨,化肥11.1万吨,农药180吨,目前农资储备情况高于去年同期,农机准备非常充足,大型拖拉机已经准备了79120台,农机配套机具达到了95316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19家,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为春耕生产做好了准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