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篇

清明养生正当时

图片来源:IC photo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在这个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内蒙古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贾磊提醒广大市民:清明时节要以“排浊气生阳气”为养生要点。

贾磊介绍,清明时节,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从中医的角度清明养生要注重天人合一,要顺应四时,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清明时节的养生应该围绕“清”跟“明”来阐述。“清”就是洁净、纯净、消除的意思,“明”就是明亮、明快的意思。整体来说就是我们的身体需要阳气上升,浊气排出的状态。冬季气候寒冷,寒主收涩,冬天时我们身体里主要储存气血津液,但是同时也会储存一些浊气,到了春天生发之气应该把浊气排出。从这个角度讲,清明的养生要以排浊气生阳气为主。

“《黄帝内经》中记载‘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贾磊说,首先,起居上适当晚睡早起。我们在春天的时候不必多睡,日常可以稍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但是不提倡大家熬夜。另外穿着上不要过冻,要适当捂一捂。春天天气冷热交替,风多、雨多也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建议要尽可能让身体不冻不寒,着衣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下身宁热勿冷。

其次,饮食上以暖为主。贾磊介绍,清明时节在北方地区把握一条原则,就是要让阳气生发,所以我们要吃有助于阳气生发的食物,如葱、大蒜、香椿、韭菜、羊肉等,还要适当减少摄入酸味、辣味的食物,增加一点甘味食物,如红枣、甘蔗、甘草等,甘味食物可以健脾。

另外,情绪上以畅情志为主。春季与我们人体相对应的脏器是肝,肝在中医是主疏泄,它主要调节我们的情志。春季是肝阳亢盛的时候,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容易诱发免疫力下降,出现精神问题、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尽量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暴躁易怒,容易伤肝。在清明时节适当听音乐,欣赏下盛开的花,都是可以调节我们情绪的方法。

“运动上以缓为主。”贾磊提醒,“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养生重点在养阳。清明作为一年中室外活动的起点,在这个时节,推荐大家多到户外,开展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亲近自然的娱乐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特别是平时活动较少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运动量不宜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要做强度较大的活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