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 魏宝红)新城区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入推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素质化、专业化进程。通过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确保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制度,常态化做好“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推荐31名现任农村党员干部参加“专升本”学历提升行动,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至少2名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业发展,从15个业务单位选派专业化“第一书记”驻村,组建3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对农村集体产业发展进行专业指导,培育出了12名果蔬种植“土专家”,开展“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专业化培训7期、2379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化队伍支撑。
强化乡村治理路径,搭建网格化、信息化平台。组建了200个网格党组织,配齐配全网格员,完善行政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做到党员联系农户全覆盖,提升农村网格的服务能力、监管能力和协调能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农村治理格局。为进一步强化治理效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扁平化管理,建立党建引领数字化治理平台,利用大数据赋力基层治理。古路板村打造了集学习教育、村务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党建展厅;沙梁村的“智能安防”平台依托网格布点实现全村监控,实现了更加高效、便捷、全覆盖的乡村治理效果。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围绕“党建+产业”主题,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合作等多种方式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推动农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上年度百万级收入村占全区30%,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依托大青山自然人文资源,组建党建引领文旅产业共同富裕联盟,规模化发展文旅产业、果蔬采摘、特色民宿等特色产业,水磨、李占窑、生盖营等村逐步形成大青山沿线民宿文旅产业链。“品牌化”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农村集体产业提档升级。甲兰板村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民党员”模式打造了马头琴音乐小镇;恼包村以“党建+合作社+村民”模式成为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的旅游度假“网红村”;讨思浩村的“果蔬种植”党建联盟推动了中国一乡一品兴盛源葡萄种植产业示范基地的品牌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