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建立一家小院 带动一个产业 辐射一片乡村

首府科技小院服务“三农”作用大

●本报记者 武子暄

立夏青城风光好,科技小院农事忙。

“走喽,去晚了怕小羊想我。”迎着第一缕阳光,驻扎在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郑启浩和师兄弟们来到内蒙古盛健羊乳集团种羊基地,一起进行奶山羊的人工输精和种公羊的精液采集等科研实践活动,还与山羊场的实习生小伙伴们一起修蹄、打针、赶羊,用他的话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让科技小院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科技小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创立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由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该模式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现在,科技小院已向全国推开。

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是2021年我市首次申报获批的两个科技小院之一,位于“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建设方向,通过全力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实施科技支撑、企业引领和品牌培育工程,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一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奶山羊产业链。

据该小院管理负责人、内蒙古盛健羊乳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忠华介绍,目前,小院正在开展奶山羊选育工作,以提升未来奶山羊种群带来的经济效益。此外,为解决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小院首席专家带领研究生协助盛健员工在各羊场进行妊娠检测,并进行奶山羊精液冷冻技术应用、指导与培训等。

“在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标准化羊场11处,奶山羊15万只,同时推动饲草料订单种植,每年可为和林县农民提供稳定的养殖收益。”王忠华说。

从田间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应用、从专家到农民零距离,科技小院为广大奶山羊养殖户提供了良好技术服务,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经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发现了自身的各种不足,今后要更加注重实验的细节,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业,一步一个脚印练就兴农本领。”每天参与牧场工作的郑启浩表示,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激励着他不断前进。

通过科技小院“筑巢引凤”,上联科研院所和各级专家,下接生产一线,通过技术转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从而延长产业链,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截至目前,我市有科技小院4家,分别为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内蒙古武川乌骨羊科技小院、内蒙古武川藜麦科技小院、内蒙古武川燕麦科技小院。 (下转第2版)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