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
近些年,不少人在体检中被查出“结节”,一些人还为此提心吊胆,担心有癌变风险。到底什么是结节?结节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吗?如何防治结节?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正确认识结节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郭媛媛告诉记者:“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并不是疾病名称,而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性术语,仅仅代表通过影像检查在身体上看到了‘小团块’,而组织增生、炎症、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是造成‘小团块’的原因,近年来结节的检出率确实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一现象存在多方面原因。”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一些人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晚睡晚起、暴饮暴食、运动不足、睡眠不好等,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使得一些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郭媛媛说,“大众体检意识增强也是结节检出率提升的原因之一。过去人们大多有了明显症状才去就医,现在随着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体检和癌症早筛,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在早期被发现。此外,检出率提升也与检测水平提高有关。近年来CT、B超等检测仪器的精密度日渐提高,医生的经验也不断增长,使得更小的结节也能被检出。”
这两种结节最常见
“常见的结节有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我们先来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虽小,重量只有20g—30g,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甲状腺素调节机体的基础代谢,并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重要。”郭媛媛说,“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达18.6%。女性较男性多见,中老年较青少年多见。85%—95%为良性甲状腺结节,5%—15%为恶性甲状腺结节即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有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肿瘤性结节(甲状腺良性腺瘤、甲状腺癌)、囊肿、炎症性结节四类。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放射线照射、自身免疫、碘的摄取、遗传、染色体异常、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有关。患甲状腺结节会有甲状腺功能异常(高功能结节),恶性结节(淋巴结肿大),局部压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影响外观等症状。”
“另一种乳腺结节,它是一种在女性中常见的疾病,包含乳腺部位良恶性肿瘤。乳腺结节多数为良性病变,少数为恶性病变。乳腺结节包括乳腺炎、纤维腺瘤、单纯性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郭媛媛介绍。
良恶性结节鉴别要点
“医生一般会通过询问病人病史、症状,还有通过查体看看有没有临床表现的一些异常的体征,如果临床上就诊后怀疑有恶性的可能,就会要求患者一定要做彩超检查。”郭媛媛说,“现在很多人拿到报告后,会发现有TI-RADS超声分类及处理建议、BI-RADS分类等专业术语,不得其解。TI-RADS其实是一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医生会根据这个系统,对甲状腺超声所发现的结节进行分级诊断,级别越高,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可能性越大。一般 TI-RADS 分级分为6级:0—3级基本上就是良性结节,大家不用紧张,良性结节6—12个月复查彩超就可以。4级会有4a、4b和4c的一个分类,4a的恶性程度有5%—10%,是比较低的,4b大概是10%—50%的恶性程度,4c恶性程度就比较高了,大概有50%—90%以上,它很可能是一个恶性的结节。此外还有5级和6级,这两级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恶性的了。”
“而BI-RADS分类是一种评估乳腺病变程度的分类方法,也是分为0—6类,级别越高,代表乳腺病变的恶性可能性越大。所以说大家只要看到3类以下的基本上就可以不用紧张,如果是4类的话,一定要密切随访,如果是5类甚至6类,那么一定要进行手术治疗。”郭媛媛表示。
正确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郭媛媛告诉记者,对于结节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很多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生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激素水平、饮食、生活习惯等,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十分重要。“生活规律、注重睡眠、科学饮食、戒烟戒酒、多多锻炼,‘低脂高纤’饮食,防止肥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让身体和心理都维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郭媛媛说。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潜在疾病,便于尽早采取措施。”郭媛媛建议,45岁以上成年人应当每年做一次肺部CT检查,最好是薄层CT扫描;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和/或乳腺超声;普通人群最好每年检查一次甲状腺。
结节和肿瘤的治疗应当交给专业人士。郭媛媛表示,“一旦体检查出结节,应当首先找一位专业的医生,让医生来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应当如何处理,需要观察的观察,需要手术的手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开展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