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近年来,我市把知识产权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荣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等称号。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考核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项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第一。全市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申请量、注册量、有效注册总量等指标稳居自治区首位。
截至目前,我市有效发明专利3898件,占自治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40.38%,同比增长25.8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5件。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3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8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8家,自治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3家。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强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创建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方案》《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规划》等政策文件,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和良好政策环境。为更好地提升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我市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智慧锦囊。开设商标业务受理窗口,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实现“零见面”初审和“最多跑一次”领证。围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梳理18条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向社会公开发布。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