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六馆联动特色各异 讲述不一样的青城故事

呼和浩特博物馆

将军衙署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

公主府博物馆

丰州故城博物馆

五塔寺博物馆

●本报记者 苗青 文/图

“博物知文脉 馆中见青城”。 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我市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撬动首府文旅复苏热潮。各大博物馆也抢抓时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游客,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展示博物馆魅力,另一方面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吸引更多游客以多种方式参观游览博物馆,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学习了解更多知识。

我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博资源丰富。为全力打造彰显时代风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我市于今年2月合并组建了呼和浩特博物院,下辖呼和浩特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昭君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五塔寺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六馆联动特色各异,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充分展示博物馆在构建美好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呼和浩特博物馆

呼和浩特博物馆现院址前身为内蒙古博物馆旧址,建于1957年,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呼和浩特市地标性建筑之一。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这里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呼和浩特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通过举办呼和浩特从先秦到近代通史内容展览,展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为建设“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发挥文物的独特作用。这里的展品从先秦时期、战国至隋唐时期、宋辽夏金时期、元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讲述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馆,可以看到大窑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战国、秦汉时期精美的青铜器,万部华严经塔出土的砖雕菩萨头像等,可以感受辽金元时期丰州故城的辉煌,探寻归化城、绥远城的城市记忆。

将军衙署博物院

将军衙署博物院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清代绥远城主体建筑之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

将军衙署博物院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为民国式建筑;中路是将军衙署复原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大程度按照史实还原了将军衙署的建筑特色、格局及功能;西路是附属设施专题展区。

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将军衙署博物院充分展示了清代建筑风采,诠释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融特色。将军衙署是绥远城的主要建筑群,通过特色建筑和馆藏文物,系统研究绥远城的历史沿革、布局、风土人情和城市发展史,讲述将军府在治理和巩固祖国北部边疆及促进民族融合过程中发挥的历史作用。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是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和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等场馆纪念设施组成,是呼和浩特市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游览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院,是全面展示“昭君出塞”佳话和昭君文化的特色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

昭君博物院现有藏品3480件(套),涵盖古今,品质精良,种类丰富。北方系青铜器、匈奴文物、辽契丹文物、昭君题材老月份牌广告画、木版年画、现当代书画和金石拓本、民俗文物等,都是极具地域特色及学术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物。藏品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近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器、陶器、年画等颇具特色。

昭君博物院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系列,形成了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立体化高品质展览体系。昭君博物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昭君出塞、和亲融合为主题,始终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博物馆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各环节全过程,充分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活动。

公主府博物馆

和硕恪靖公主府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其主人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儿——恪靖公主。其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格局,大面积夯筑地基,主要建筑为硬山式顶,分四进五重院落。

和硕恪靖公主府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公主府,是清朝早期官式建筑的代表作,有着“西出京城第一府”的美称。它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文化传承的多样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和亲史、边疆民族史、草原文化等多领域的重要文化载体。2001年,国务院将和硕恪靖公主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主府依托清代建筑遗存,全面阐释中国传统建筑传承、建筑艺术;充分利用文物和文献资料,营造时空穿梭的沉浸式体验,展示公主的居住和生活场景,诠释清代满蒙联姻的边疆治理政策。

丰州故城博物馆

丰州故城博物馆地处呼和浩特市东郊,在丰州故城西北坊建立,占地100亩,是集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丰州故城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州故城及万部华严经塔,全方位反映辽金元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民族融合、文化交融、建筑艺术、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1982年万部华严经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3月开始进行整体的保护修复工作,于1986年完工,是呼和浩特地区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古建筑,素有“白塔耸光”之美誉。

丰州故城博物馆重点展示辽金元时期历史文化特色,利用现存辽金元文化遗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全面展示,成为宣传呼和浩特历史文化的主阵地。丰州故城博物馆将打造成我市东部城区文化会客厅。

五塔寺博物馆

五塔寺原名慈灯寺,始建于公元1727年,位于归化城的东南方,绥远城的西南方。五塔寺得名于寺院最后方的金刚座舍利宝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五塔寺博物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刚座舍利宝塔和复原的清代慈灯寺为依托,展示寺庙建筑艺术特点、佛教造像艺术,诠释呼和浩特古建筑渊源和民族交融带来的文化繁荣景象。

五塔寺博物馆将通过展示明清时期古建筑艺术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呼和浩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彩的文化。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