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昭君》——用舞蹈艺术展示民族团结佳话

●本报记者 苗青 文/图

一袭红裘,琵琶拥怀。通过舞蹈艺术与千年前的昭君对话,将民族团结史诗向大家娓娓道来……

5月20日、21日,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里,舞剧《昭君》倾情上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欣赏那绝美的舞姿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罗裙绚丽斑斓,舞步蹁跹缠绵。独具特色的音乐与一段段肢体与情感的相融碰撞,彰显出昭君人格中的柔婉与坚韧。王昭君是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的使者,昭君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舞剧《昭君》通过序《烽烟》、一幕《和亲》、二幕《出塞》、三幕《贺婚》、四幕《宁边》及尾声《共荣》的讲述,娓娓道来一段动人的传奇故事。该剧讲述了汉元帝时期,为保边塞安宁,昭君“请缨赴塞上”,终老塞上,完成和亲宁边使命,促成民族和睦的一段佳话历程。舞剧从战争到和平的沿变发展中,刻画了昭君在各种抉择之间的种种心路,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和亲”这一政治行为时的大义与勇气,从而表现出华夏民族的大爱情怀和家国情怀。

在艺术特点上,舞剧《昭君》以型写神、形神合一,剧中将北方民族舞和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兼容并蓄,更加提高了舞剧的观赏性、共融性、创造性,丰富了舞者的肢体语言以及肢体的叙事性。同时在宏大的叙事部分中夹杂着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将复杂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出昭君面临抉择时的种种心路,有力彰显其勇气与大爱。

该剧由于平编剧,著名舞剧导演孔德辛担任总编导,舞美、灯光、音乐皆为业内顶级制作,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实力班底出演。

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演员张羽琪在剧中出演王昭君,她说:“演昭君这个角色有五六年时间了,感觉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着。如今更能感受到剧中人物和亲过程中的一路艰辛,以及她从汉宫到塞外这种心境的变化。最初演这个角色,并没有觉得生死离别有那么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物刻画上也能更饱满。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昭君,了解一名女子对民族团结作出的贡献。”

张羽琪坦言:“这部剧从舞蹈风格上来讲,其实古典舞元素更多一些,而作为内蒙古本土舞蹈演员,更擅长的肯定是民族舞的表达,因此从舞种的挑战上来说是一种突破。另外,王昭君在历史上是一名伟大的女性,饰演这个角色既幸运,压力也更大,从行为和动作上我都会要求自己更严谨。”

此次《昭君》在我市演出,上场的都是80后、90后的演员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排演这样的经典剧目是一次很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

“每一位演员在舞蹈中对民族团结的深刻体悟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院长刘艺介绍说,“让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这部舞剧的忠实观众,甚至有主演的粉丝从外地赶来观看。这些年来,我们的演员们经过了一次次大型舞台的历练已经迅速成长,观众的肯定对他们也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刘艺表示:“这次在呼和浩特演出《昭君》意义非常大。《昭君》创作以来多次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旅交流活动,深受观众喜爱,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剧目之一。这个剧在全国反响特别大,此次在家乡演出,又正值我市举办‘中国旅游日’呼和浩特系列活动和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希望能有更多的呼市百姓了解熟悉我们自己的剧目。”

据了解,该剧是呼和浩特市文旅投集团2016年联手中国歌剧舞剧院,高规格倾心打造的一部以民族团结为核心主题的精品剧目,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巡演70余场,上一次在呼和浩特市演出已是三年前,本次作为“中国旅游日”呼和浩特系列活动和民族政策宣传月重要内容,受到广大观众欢迎追捧。该剧2023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全国巡演也即将在下半年拉开帷幕。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