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深度 上一版   

呼和浩特:绘就基层治理“幸福底色”

工作人员耐心为前来办事居民讲解

志愿者清理社区环境

防诈骗知识宣传进社区

居民积极践行垃圾分类

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理发

社区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

党员志愿者为孩子们讲红色绘本故事

老旧小区换新颜

●本报记者 阿柔娜 实习记者 刘艳霞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探索实施“134+N”网格工作法,精准对接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落实“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让党旗始终在城市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注入不竭动力

“姐妹们,今天的这场直播,流量很不错!咱们几个人总结一下经验,也请大家多多提出意见和建议……”走进赛罕区人民路街道仕奇社区“巾帼阳光站”,多位女士在“巾帼志愿者”帮助下,以手机为“新工具”、直播为“新路径”,开启了创业增收的新模式。

仕奇社区为推动社区女性劳动力就业扩面提能,为家庭妇女创业增收,积极探索共富新路径,联合辖区内企业、“两新”组织资源,搭建就业共富平台,同时通过网络直播,让妇女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实现“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还将帮助她们继续学习与直播相关的技能,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增强自身技能,创新工作机制,鼓励更多妇女和残疾人员就业、创业,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看到一个个家庭妇女能够熟练地操作手机直播带货,“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田旋发自内心地为她们高兴。

2020年以来,仕奇社区陆续引进社工宝、溜溜时光环保社会实践社团、青影协融媒体、沐馨社工站等社会组织,整合动员在册党员、在职党员,以党员带头和示范引领,组建巾帼宜家、友爱邻里、多彩文艺等7支志愿服务队,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将志愿服务队伍下沉网格,强化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交流会、百姓座谈会,回应居民日常生活、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巾帼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形成“党建引领巾帼,多方志愿汇聚”的融合发展格局。目前社区“巾帼志愿者”人数已达400余名。

近年来,赛罕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坚持以党建引领凝聚带动各方力量,构建起区域统筹、群众参与、服务民生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立足群众需求、符合发展实际的城区基层治理“赛罕模式”,打通“神经末梢”,把服务送到家门口,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红色物业”奏响社区治理“幸福曲”

“9号楼居民家下水堵塞问题解决了。”“1号楼完成清理楼道杂物、安装楼道玻璃、整理楼道飞线任务。”“4号楼在职党员正在走访群众,了解居民急难愁盼。”……如今,回民区通道街街道三顺店社区日常管理服务在不断优化,营造出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辖区环境。

提起现在的小区物业服务,社区居民们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社区内几乎都是老旧小区,很多居民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而引进的物业公司管理了没几个月就又走了,居民们看见小区环境又脏又乱,真是又着急又无奈。”景观小区居民王女士回忆起曾经的居住环境连连摇头。

针对这样的情况,三顺店社区以组建业主委员会进行自管和社区代管的形式解决问题。为了使辖区物业服务形成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沟通有效、解决有方的良性运行模式,三顺店社区牵头成立“红色物业”,推动物业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此外,针对辖区独栋楼多等老旧小区‘通病’,社区积极推动成立‘红色业委会’,推选老党员和热心居民组建业主委员会服务小区,并积极引导老党员担任各居民小区‘红管家’,负责小区内大事小情。为了让居民享受物业公司优质服务,社区还成立了物业服务站,着力培养‘本土’的物业服务,让小区自我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回民区三顺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一芝介绍。

三顺店社区建立并完善“街道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站+专业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或物管会)+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五级联动服务共治机制,制定红色物业服务综合协调推进机制、红色物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红色物业服务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权责清晰、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物业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了“5321”工作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今年以来,回民区紧紧围绕建设“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城区”这一目标,健全完善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树典型、出亮点”工作思路,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打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公里”。

红蜂驿站为外卖小哥筑起暖心港湾

走进玉泉区兴隆巷街道俪城社区的红蜂驿站,屋内配置了饮水机、充电线、微波炉、小药箱等便民设施,社区还调动影院、养老中心、物业和社区资源打造“红蜂角”,为外卖、快递小哥免费提供避暑休憩、应急充电、文体娱乐的休息室。此外,红蜂驿站内还放置了一棵心愿树,外卖、快递小哥可以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卡片上,社区会发动其他群体进行认领,合力完成“小心愿”。

“我经常来红蜂驿站,累了就歇歇脚,渴了就喝口水,下雨了就拿把伞,社区志愿者还会给我们提供各类帮助,让我们这些外卖员、快递员心里都暖乎乎的。”负责俪城社区辖区外卖工作的小李开心地说道。

为了让快递小哥感受俪城社区“一家亲”的温度,该社区依托红蜂驿站提供了多项暖心便民服务,社区在三楼养老中心为快递小哥提供优惠就餐服务,联系辖区内理发店为快递群体提供“5元剪发联盟”服务,联系医院为快递小哥发放福利体检卡,还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增设快递车停放区域。

“俪城社区辖区内,一半是商圈,一半是居民楼。在玉泉区石羊桥南路俪城商业综合体内,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等新就业群体数量近年来陡然上升,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关怀,同时也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巨大潜力。”俪城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牵千介绍,在服务好新就业群体的同时,社区充分发挥外卖、快递小哥走街串巷、熟悉社情的优势,让他们在为民服务、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急先锋”作用,推动快递、外卖从业人员融入社区并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在玉泉区委组织部指导下,街道社区通过联动济民巷顺丰速运营业点等快递站点,吸纳20多名外卖、快递小哥组建成立“红蜂团”志愿服务队并推出“红蜂团”积分兑换制度,引导外卖、快递小哥帮助社区发现问题,联合社区解决问题,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多年来,玉泉区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以提升党在新就业群体中的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为目标,着力打造“骑先锋”“创先锋”“治先锋”党建品牌,加大对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推动“小哥”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微服务”让社区更温暖群众更舒心

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爱心帮扶、便民服务、政务咨询、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把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种”在群众心头;开展实现微心愿、捐赠图书等活动,不断提升爱心商家联盟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新城区东街街道河西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工推动+商家参与+居民互助”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整合一批热心公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商家,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推动商家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并成立爱心商家联盟。

“河西社区爱心商家联盟目前主要的功能是帮扶社区特殊群体,通过前期社工及网格员入户调研,最终确定将独居空巢、高龄残障、陷入困境的社区特殊群体服务对象纳入爱心商家联盟的服务范畴,服务项目包括公益理发、免费维修、教育课程、生活配送、医疗护理和个性服务等。”河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曹美玲介绍,河西社区爱心商家联盟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回馈,激活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让“小积分”释放“大能量”,推动由“被动围观”的服务现状向“主动参与”的志愿氛围转变,形成“志愿者奉献社会,社会回馈志愿者”的双向循环,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社区,难点也在社区。新城区在基层治理中不断加强创新,以党建引领为重点,深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提高工作能力,直面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和挑战,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径,通过“微实事”“微服务”让社区更温暖、群众更舒心。

一条条创新的举措,一项项可喜的成就,离不开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被动管理”到“人文治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擦亮城市基层治理底色,让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跃上新台阶,使社区服务触角不断延伸,让社区成为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