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张海霞说,她现在心里美滋滋的,很知足。和张海霞夫妻一样,在这里上班的村民有四五十人。一个特色产业园实现了村民家门口的就业梦想,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聚奋进力量实现共同富裕。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农文旅产业,也成为了回民区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幸福家园、开启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特色和亮点。
回民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回民区依托大青山前坡45公里的“生态绿带”及丰富的林下经济业态和“杏坞番红”历史文化的人文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乌素图“大杏”品牌效应,精心打造了“杏福树下”特色品牌,高标准规划建设大青山前坡万亩杏林基地,探索种植100亩桑葚,升级打造特色项目——乐谷丰综合性农业观光产业园,推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扩容升级,形成了以8.3公里村路为“主动脉”、沿线50余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为“末梢神经”的乡村旅游带,走出了一条“种植+观光+休闲+民宿”的多元化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继攸攸板镇入选第二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之后,回民区成功打造了段家窑网红涂鸦村、一间房文化创意研学产业园,“杏福树下”品牌也成为回民区农文旅融合新名片。2022年,4A级景区莫尼山非遗小镇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今年,回民区高标准编制完成沿线文旅产业整体发展规划,以“文旅+”为核心,重点对东、西乌素图村环境进行整体优化提升,推动段家窑村申报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一间房村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
为了丰富市民游客在回民区的旅游体验,回民区还以文化活动、文艺作品、非遗展示等为载体,通过举办“杏花节”“采摘节”“丰收节”“非遗日”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将地方特色风土人情融入旅游发展中。同时,融合时下流行的农文旅元素,推出露营、户外烧烤、采摘体验等休闲活动。花样繁多的“打开方式”,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回民区的乡村旅游从“用资源”向“提品质”升级,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摇篮”。
以“杏”为媒,加速了回民区农文旅市场快速回暖,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今年“五一”期间,回民区累计接待游客33.25万人次,同比增长330.14%,实现旅游收入523.92万元,同比增长109.35%。
突出“杏福树下”特色品牌、培育产业新赛道、抓好林下经济、发展特色种养殖、聚焦富民增收……回民区担当使命、铆足干劲、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中全面深化改革。目前,全区11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达到7个,收入最高达到250万元,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经济大合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正在回民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