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算”赋百业 大有可为

——中国绿色算力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耿欣

七月盛夏,碧草蓝天。7月2日,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开幕式在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千人会议中心举行。

会上,业内专家学者、领军企业高管、金融机构代表等共聚一堂,围绕“绿算赋能 青城论数——打造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主题,就绿色算力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算力集群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展开交流合作,共同为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和数字化发展赋能。

当很多人尚未熟知“算力”这个概念的时候,“算力”却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人们从实时了解天气变化、打开导航畅通出行中获得便利时,“算力”正在幕后提供着科技支持。

“大家在居家生活、医疗保健和购物消费时,会用到类似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产品,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这只手就是算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说,发展绿色算力既可以让人民群众享受数字化时代的便捷,也能通过节能降耗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本次大会发布的《2023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绿色算力即算力的绿色低碳追求,是算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可通过推进算力生产、算力运营、算力管理、算力应用等层次的绿色化来实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大力推动算力绿色化发展,实现绿色算力升级,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关键环节。

依托政策、能源、区位等优势,自治区、我市着重把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打造成“中国云谷”、中国金融云谷,是呼和浩特发展绿色算力,培育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艳国说:“算力离不开网络传输,新区已开通运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网络总出口带宽达51.8T,与国内18个主要城市实现了直连,形成了内通全国、外联俄蒙欧的通道网络体系以及‘云网协同、算网协同、数网协同’的发展格局。下一步,新区将积极申报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等项目,全力为京津冀提供强实时算力需求,为长三角地区提供近实时算力需求和快速在线业务,为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地区提供离线分析、后台加工等业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打造绿色算力要坚持让“企业唱主角”。落户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着力打造集“国际化云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创新和运营支撑”于一体的大数据信息园区。“作为绿色算力的开拓者、践行者与领跑者,我们始终将绿色运营理念深刻融入到设计、建设、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各个场景,在制冷、供电、绿电等领域不断深耕细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央企责任,勇担央企使命,致力于打造算力产业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总经理张仰海说。

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作为新城区“科技城区块”中打造高标准、高规格数据基地的中枢力量,一期项目目前可提供1.08万架机柜,服务器装机能力16万台,二期项目已于今年3月初开工建设,预计于今年年底建成。“二期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机架(机柜)约5000架,出口带宽预计达到1.2T,将进一步提升算力供给、算力输送和算力调度能力,可极大地推动中国联通与呼和浩特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建设客响团队长姚英辉说。

“算”赋百业,大有可为;其势已成,其时已至。面向未来,我市将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开放的胸怀,奋力书写新时代数字经济和绿色算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