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呼和浩特:打造“理响青城”宣讲品牌 唱响“时代新声”

●本报记者 吕会生

思想传递时代之声,理论照亮前行之路。

今年以来,一股股思想的暖流热烈涌动在青城大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民生实事、百姓热点等内容,我市全力打造“理响青城”理论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3400余场,受众近28万人,思想在一次次宣讲中进一步升华,共识在一场场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凝聚,为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建强“理响青城”宣讲队伍体系,确保宣讲质效

在宣讲工作中,我市积极构建了结构化、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宣讲格局,为打造“理响青城”宣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宣讲,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针对各重大主题组织成立了各类行业系统宣讲团,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宣讲;推荐机关干部、百姓名嘴、模范典型、青年先锋等,成立市、旗县区两级宣讲团,面向农牧民、城镇居民、企业职工、青年学生等广泛开展分众化宣讲。目前,全市“理响青城”共吸纳固定宣讲人员122人。

为确保“理响青城”宣讲队伍高质量开展宣讲,我市聚焦各类重大主题,通过举办培训班、比赛等方式提升宣讲员水平。今年5月,举办了“呼和浩特市理论宣讲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暨‘理响青城’理论宣讲大赛”,邀请学者对宣讲队伍进行宣讲技巧培训,各地区和单位推荐的45名宣讲员还进行了宣讲比赛,进一步提升宣讲水平。同时及时为宣讲队伍下发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宣讲骨干举办研讨会,进行交流备课,保证高质量完成宣讲任务。

打磨“理响青城”宣讲课题,广泛开展宣讲

今年以来,“理响青城”宣讲成员精心选定宣讲课题,结合自身经历感悟,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关注的就业、医疗、教育、环境等切身利益问题,综合运用最新素材和鲜活事例,阐释政策、说明道理、争取认同,撰写宣讲报告。

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传”入千家万户,“走”进人们心坎里,更好地激发爱党热情、凝聚奋进力量?我市各旗县区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让宣讲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使群众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

2月22日,9名宣讲员在武川县燕谷坊开展了“理响青城”示范宣讲;3月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响青城”理论学习轻骑兵示范宣讲团报告会在土左旗红色教育基地举办,6位宣讲员围绕百姓关心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宣讲;4月11日,在玉泉区艺之苑学校举行“理响青城”报告会,13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基层宣讲员围绕宣讲主题,以对话交流、分享心得体会、说唱和讲故事等形式进行宣讲;4月26日,“理响青城”宣讲走进清水河县;6月21日,“理响青城”理论学习轻骑兵巡回示范宣讲报告会走进回民区教育局……同时,各旗县区围绕“理响青城”品牌广泛开展宣讲。

在确保“理响青城”宣讲接地气、冒热气的同时,还邀请专家学者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传统面对面宣讲,举办“理响青城”首府新时代学习讲堂报告会,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邀请党校、高校专家学者进行集中授课,常态化开展集中宣讲,助力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

创新“理响青城”宣讲方式,提升宣讲吸引力

为提升“理响青城”宣讲吸引力,坚持以“内容+”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方式。一方面,我市在理论宣讲中,找准群众的情感阈值,把深奥的理论问题,演化为群众容易理解的生活用语,并附之简洁明了的表达,使群众更容易理解识记。另一方面,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不断推动“青城政道”微课堂、“网上学习讲堂”建设,进一步丰富“学习讲堂”形式,把宣讲与新媒体产品、线上活动相结合,制作微视频、微音频等新媒体产品,利用新媒体推动宣讲能力提升迈上新台阶。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一次次生动的宣讲,犹如春风化雨,加深了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悟;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好似策马扬鞭,激发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引导大家更好地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