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生 日

■杨玉明

在我数十年的记忆中,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天发生的一些事,都令我难以忘怀。

小时候的某年七月一日晚上,我们村里党员召开过一次座谈会让我记忆深刻。

“三叔,今天是党的生日,晚上去大队开会。”“哦。”村里一位大爷跟我爷爷讲。“给谁过生日?”我问爷爷,“等你长大就知道了”爷爷回道。

晚上,爷爷说出去开会,我软磨硬泡要跟。来到会场,看见村大队窑洞的后炕墙上,挂着镰刀锤头的红旗。炕上围坐着六七人。灶台里柴火正旺,锅里冒着热气,一股黍香的味道。今儿能解馋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听老支书讲:“今天是党的生日……如今我们翻身作了主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永远都不能忘记过去吃的苦、受的罪。时刻牢记党的恩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讲越激动。一位急性子的爷爷抢过话题:“旧社会遭了荒,粗糠野菜是主粮,树叶树皮也吃光。”当时的我,似懂非懂。

炕中间灯树台上,黄豆般的煤油灯头,挑逗着我疲倦的眼神。锅碗勺碰撞的响声,把我唤醒。村里的一位奶奶正在舀饭,“让孩子也尝尝。”我端起小半碗饭,借着灯光打量,绿色汤糊里泡着苦菜。拨开苦菜喝进一大口,“呸!”嚼在嘴里又吐了出来。逗得爷爷们哈哈大笑。我怨气地嚷嚷:“这叫啥饭,难吃死了!”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孩子,这叫‘糠菜糊’,过去饥荒年间,连糠菜糊也吃不饱啊。”

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晚上,村里发生了一场较大洪水。那年我八岁,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心有余悸。

已近黄昏的晚霞,在天边黄云的相送下,早早收场。天旱盼甘露,人们等待着及时雨如期而来。下雨了!那夜的雨由小到大,越下越急。整夜下个不停。黎明时分,大河里狮吼般的洪水在电闪雷鸣下溢上村里。

村前河塔上,堆放着正在新盖戏台的椽檩等木料。眼看就有被洪水推走的危险,部分小椽已浮起水面。只见两位党员叔叔,冒着大雨,冲进齐膝盖的洪水里,吼喊着往外扛木料。村民见状,也纷纷跳入洪水中抢运。当最后一根大檩被众人抬起时,洪水已上涨到了臀部。

在他们的带领下,所有木料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保住了集体财产。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党员总是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每当紧要关头,处处都有党员先锋的身影。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触动着我。我虽然不是党员,却也时刻用党员的标尺来要求自己,衡量自己。助人为乐,多做善事。在培养子女方面,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若干年后,我的女儿在大二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的七月一日晚上,女儿打来电话:“爸——,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先猜猜。”我抬头看了一眼日历,立刻明白:“入党了?”“对!”电话里传来“咯咯”的笑声。

妻子也高兴地说:“咱们家也有党员了。”此时的我,自我陶醉地哼起了小曲儿:“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女儿每次放假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看她获得的奖状或荣誉证书。几年后,儿子也在大学期间光荣地入了党。

时光如流水。如今两个孩子都成了家。女婿、儿媳也是在大学期间就入了党。如今,我们家里已有四名党员了,我常念叨孩子们,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待人。生活勤俭节约,不可铺张浪费。

今年七月一日是党的第102个生日。七月一日这天早晨,我早早出门定制了特别蛋糕。并亲手书写“入党誓词”于卡片上。通知孩子们中午回家吃饭。妻子知道我的心事,也配合地筹备美食。

蛋糕摆在餐桌上。孙子、外甥一进门,“哇——,生日蛋糕!”一大家欢聚一堂。蜡烛点燃,我起身端端正正地站立,铿锵有力地开始宣读入党誓词。“好——!”掌声、笑声充满了小屋。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