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五塔寺博物馆:

传承历史文脉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五塔寺

蒙古文石刻天文图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图

在呼和浩特市,有一座建于清代1727年的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该寺原名“慈灯寺”(1732年建成 ),因为在院落最后方金刚座舍利宝塔上有5座玲珑小塔,所以被当地人俗称为“五塔寺”。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文物金刚座舍利宝塔是全国少见的金刚座式宝塔,匾额书“金刚座舍利宝塔”,由蒙古文、藏文、汉文组成。整座宝塔是一座精美的砖雕艺术精品。现已更名为五塔寺博物馆。

金刚座舍利宝塔仿造印度菩提迦耶式塔而建,在一个方形的宝座上耸立着五座小塔,中间塔较大,其他4座小塔一般大小。金刚座舍利宝塔通高16.5米,由塔基、金刚座、5座小宝塔组成,塔基高约90厘米,金刚座高近8米,座上耸立的5座小塔,中央塔7层,其余4座小塔为5层。金刚座上分为7层,每层都有绿色琉璃瓦挑檐,十分精美。

在金刚座舍利宝塔后面有3块石刻:六道轮回图、须弥山分布图、蒙古文石刻天文图。其中蒙古文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唯一一幅由蒙古文标注的石刻天文图,对研究明清呼和浩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研究材料。这幅图是模拟人站在天空上向下俯视,也叫盖天图。以北极为圆心,由内向外作了5个同心圆,分别是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冬至圈和天南极圈。图中间像齿轮一样的偏心圆是黄道圈,也就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这些直线代表二十八星宿。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中将天空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上面的小圆点都是恒星,有1550多颗,又用了线雕的手法连成270个星座。

蒙古文石刻天文图为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绘制,明安图曾经担任过钦天监监正,是一位蒙汉兼通的著名学者,从事天文工作。为了纪念他,2002年,经过批准,我国把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取名为明安图星。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石刻图精确度极高,如果用现代精密仪器测量出的结果相比,误差仅4.5度,具有极高的天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积淀所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蒙古文石刻天文图为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研究材料,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它们所代表的青城历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五塔寺博物馆党支部负责人闫实说。

金刚座舍利宝塔能够历经近三百年的历史,完好地保存到现在,不仅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研究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政治、历史、文化提供了研究材料,也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留下了宝贵的实物。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