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玉泉区:完善三级专家诊疗制度 推进医疗人才下基层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近年来,玉泉区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持续深化“三服务一促进”助力基层发展和“千名专家人才下基层”行动,不断完善“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三级医疗资源、技术、专家下沉一线。

该区组建“医联体”,推动三级医疗资源下沉。以玉泉区中蒙医院为试点,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国际蒙医医院等自治区级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有效缓解了基层就诊压力。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总医院,引进市第一医院管理团队对玉泉区红十字医院进行“托管”,建立市、区、中心(卫生院)三级转诊机制,逐步优化转诊流程,畅通转诊渠道,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培养一批专业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才。组建以玉泉区红十字医院、中蒙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为成员的区域“医共体”,组织资深主治医师等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带教、会诊,选派20名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出诊120余人次,诊疗服务居民近500人次。

开展“传帮带”,推动三级医疗技术下沉。启动人才衔接计划,依托“医疗联合体远程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点单式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学习、院内培训、健康咨询、专家带教等形式,推动三级医疗技术下沉。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国际蒙医医院定期派驻专家到玉泉区中蒙医院、红十字医院,共组织业务培训12次,培训295人次,通过一系列面对面、手把手传帮带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深化与全国、全区、全市等优质医院的合作,选派20名年轻业务骨干到北京三甲医院进行研修培训,实现学科带头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有序衔接。

深化“名医工作室”品牌创建,推动三级专家下沉。玉泉区昭君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自治区首家“名医工作室”,邀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教授定期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该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也分别与自治区、市级医院签订了“名医工作室”协议,邀请18名专家定期坐诊,服务群众2800余人次。实现了三级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协作,推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