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呼和浩特东站成为自治区首座设有南北双站房、双广场、多通道的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

本报讯(记者 云艳芳 实习记者 郑艳慧)近日,呼和浩特东站北站房及站前高架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标志着东站南北方向全面联通,双向进站,国铁、地铁、客运实现“无缝衔接、立体转换”。同时,东客站、地铁1号线呼和浩特东站与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地下通道也投入使用,实现了南北商业场所“互联互通”,东客站商圈焕新升级,为群众出行、购物提供极大的便利。

呼和浩特东站是我市立体交通布局“三枢纽”之一,新投用的北站房及站前高架等配套设施工程,由北站房、站前高架、北广场、地下空间4部分组成。其中:北站房建筑面积约1.63万平方米,站前高架设置4条匝道、配套建设4条道路,北广场占地面积约9.3万平方米,地下综合体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地下设出租车、社会车位约800个,更好满足接、出站乘车需要。同步投用的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商业街区与东站、地铁互联互通工程也为旅客提供了吃购游于一体的多元选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记者实地驾车体验发现,东客站北站房二楼落客进站,一楼出站。站前高架分社会车辆和出租车上下两个通道,分别通向北站房二楼。旅客从一楼出站后可通过进入东二环路和金海路,沿着金海路辅道向东可从匝道驶入金海高架路,直达机场、大学城等城东片区,向北可通达北二环快速路,向西可进入万通路,东客站的出入通道实现了四通八达。从北站房进入车站,就能直接进入候车区。北站房地下部分和南站房互联互通,可直达地铁一号线候车厅。东客站北站房及站前高架等配套设施工程投入使用,实现了车站南北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了立体交通枢纽作用,进出港旅客可通过地铁、客运、出租车实现“快速换乘”,东客站交通枢纽所有设计功能全部实现。

据呼和浩特东站副站长李艳宏介绍,东站南北贯通后,成为自治区首座设有南北双站房、双广场、多通道的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目前在进站口、出站口增加了3个班制。由于增加了5条进站安检流线,每条流线标配6名工作人员,因此一个班制就需要增加30人,方可保证旅客同时进站的畅通度。进入暑运时期,东站客流量持续上升。李艳宏表示,原来有16个检票口,现在又新增了17、18号检票口。目前站房最高容纳量可达10000人,单日最高客发量为48000人,日均客发量26000人。家住北二环附近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如今从北二环下来直接就能从北站房进站口进站,接送站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还得绕道新华大街辅道才能从南入口进入东客站,对我来说,北站房的投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出租车司机何先生说:“金海路车流相对较少,从北进站口处接送乘客很方便,以前赶上上下班高峰期,接上乘客从东客站驶入新华大街在东二环辅路得堵好一会儿,北站房的投用有效缓解分流了南出口的压力,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从北京来的马女士表示,她是第一次从北进站口进站,周边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在她眼里呼和浩特正变得越来越好了。

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与东客站、地铁1号线地下通道工程,是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附属工程,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配套工程。项目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15日投入使用。通道开通后,乘客从火车东客站和地铁1号线东站下车不用上到地面,通过地下通道即可直接进入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商业街区负一层的美食街,大大提高了市民的通行效率和购物体验度。

据了解,金海高架东延伸段地面段、金海高架西延伸段也将于近日建成通车。年内金海路新增匝道工程、云中路机场连接线工程、腾飞路上跨南二环工程、万通路下穿南二环工程也将建成通车,高架路网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同时,按照“畅通微循环”理念,启动实施了丰州北路、范家营一路、金泉街等85条新续建道路和“断头路”,已通车28条,计划10月底前通车48条,剩余9条道路11月底前全部通车。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